冬天,是最考驗人們體質的,尤其是孩子們,他們的體質,既是自身的“鎧甲”又是父母的“軟肋”,畢竟不停的感冒發燒,讓家長和孩子都崩潰不已。于是,關于體質的話題也一直是人們的熱議,有人認為,體質是天生的,來自父母的遺傳以及基因;也有人認為,體質可以后天構筑,通過鍛煉、加強營養等方式,改善寶寶體質。那體質的好壞,究竟是由什么決定的?今天來和大家聊聊。


01,體質到底受什么影響?


絕對化的內容自然是不科學的,寶寶的體質肯定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如果非要分個輕重的話,先天的影響可能更大些。

對于寶寶體質來說,主要有兩大因素在發揮作用,分別是基因(遺傳)和環境,而這兩方面,都受到了較大的先天因素影響。


02,基因是性狀的主因


基因決定性狀,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是符合生物學基本道理的。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個結構,本質上都和基因離不開關系,無論是外貌長相,還是身高體重,就包括我們應對外界反應,本質上也是基因決定的。

基因轉錄成為RNA,然后翻譯成為蛋白質來調節身體的各種狀況。正因為如此,基因對于個體素質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就以大家熟悉的身高為例,身高是一種數量性狀,盡管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完全解讀出身高到底是哪些具體基因控制,但是從遺傳的角度發現,身高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巨大。

來自同卵雙胞胎的實驗顯示,不同的雙胞胎哪怕經歷不同的后天環境、飲食變化、生活習慣等,其身高的關聯度也是非常高,進一步計算出其身高的遺傳率在70%左右[1],換句話,人的身高70%是遺傳決定的。其他性狀也基本類似,畢竟基因是決定著性狀。這也是俗語中“龍生龍鳳生鳳”道理的根源之一。


03,發育也是性狀的重要因素


基因是決定性狀的關鍵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事實上,導致性狀的影響中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發育問題。寶寶的發育是一個從0開始的過程,比如從囊胚期開始出現了胚層區別,進一步發育出不同的器官,比如心臟會在第六周左右開始發育,而耳朵則要到第九周左右發育。

這一系列發育過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影響,畢竟基因是和環境共同作用的,也會接收到外界刺激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典型的就是各種藥物影響,如果懷孕期間寶媽攝入了可能干預發育的藥物,那么就會對寶寶的發育產生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發育障礙或者畸形。正因為如此,很多藥物都會明確注明“孕婦禁用”,其道理就在于此。

可以說,生下一個健康寶寶不容易,他受到了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也受到了懷孕期間母體本身狀況的影響。而這些因素,都可以認為是先天的,這也是為什么我認為先天的影響更重要的緣故。

當然,不只是如此,即便是寶寶出生后,來自先天環境的影響也在持續,典型的就是:母乳。而母乳,主要帶來三方面的好處。


04,母乳的好處


那母乳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是能量和營養。作為生命最基礎的需求,獲取能量是本能,是維持生命需求的最基本的條件。而母乳作為寶寶天然的飲食來源,自然是寶寶的第一需求。作為哺乳動物的一員,初生嬰兒是不能依靠其他食物來源的,而母乳為寶寶提供了最佳的營養,保證了寶寶的能量和營養需求,可以說是天然的最佳[2]。

第二:是應對這個世界風險的能力,那就是免疫。很多人不熟悉的一點就是,母乳不僅僅是乳汁,還包含了免疫蛋白。

人體的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免疫系統和后天免疫系統,前者比如我們的皮膚屏障之類的,但是大家熟悉的抵抗疾病的抗體之類的,卻是屬于后天免疫系統。既然是后天免疫系統,那么顧名思義,就是后天才有的,也就是出生后才開始有的,所以后天免疫系統是一個不斷建立的過程,這個過程會持續很多年。對于剛出生的嬰幼兒來說,它的特異性免疫基本是0,面對一個和羊水里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無比脆弱,空氣中的微生物,衣服上的微生物等等無處不在的微生物在時時威脅著寶寶的健康。

所幸母乳中含有相當比例的免疫物質,比如抗體,比如細胞因子等[3],這些抗體可以通過乳脂球和外泌體的方式到達寶寶體內,幫助脆弱的寶寶來抵抗外界有害微生物的入侵,有利的保障了寶寶的健康成長。

第三:建立腸道菌群。腸道微生物是人體的一個龐大的組成部分,腸道微生物的總數可以達到千萬億級別,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好多倍,而其種類也是達到了上千種,是人體細胞種類的數倍。這么龐大的腸道微生物,在人體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消化主要發生在腸道,而這個過程,腸道微生物發揮著巨大作用,它們不僅會促進我們的消化吸收,更會幫助我們解決那些我們無法消化的營養。

不僅如此,我們的飲食過程中會攝入許多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夠不干擾腸道的正常運作,也是腸道微生物在發揮巨大的平衡作用,它們會分泌相應的免疫物質來殺死那些有害的病菌,起到了免疫平衡的作用[4]。


05,微生物如何在腸道中定植?


腸道微生物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也是后天建立起來的。因此,這里就會引發一個嚴重的問題,對于空無一物的腸道,微生物進去以后,如何生存定植?如何不被母乳中的免疫殺死呢?

答案就在于,母乳中存在另外一種物質,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也就是母乳低聚糖。這種物質對于腸道微生物定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

首先,HMO是腸道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也是腸道菌群中常見的營養物質,比如大家熟悉的有益菌雙歧桿菌就是以HMO作為自己的食物營養來源之一。正因為如此,腸道微生物才可以在寶寶僅攝入母乳的情況下可以逐步發育壯大起來。

其次,HMO又具有免疫的功效。它們能夠在腸道中形成自然防御屏障,阻止常見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幽門桿菌等對腸道細胞表面的粘附,從而避免這些病菌入侵到人體內部[6]。

可以說,HMO既是營養又是免疫,這是HMO對腸道微生物呵護的巨大作用,也是來自母乳的天然饋贈。

這也是為什么世界衛生組織官方推薦母乳喂養的緣故。事實上,人身上的原理基本上適用于所有哺乳動物,凡是需要哺乳的生物,其母乳中基本上包括了基本的營養、抗體以及母乳低聚糖。

不過,不同物種之間,自然還是存在差異的。來自天然的母乳營養,能給寶寶健康帶來更全面的呵護。這也是為何我們要選擇在寶寶奶粉中添加人類的母乳低聚糖的緣故。


總之,寶寶體質,更多還是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婚檢、孕檢等都是必要且重要的措施,這也是父母對新生命負責的體現,讓寶寶在孕育之時就能擁有一個好體質。

1、Li, Miao-Xin, et al. "A major gene model of adult height is suggest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49.3 (2004): 148-1

2、Ballard, Olivia, and Ardythe L. Morrow. "Human milk composition: nutrients and bioactive factors." Pediatric Clinics 60.1 (2013): 49-74.

3、Parigi, Sara M., et al. "Breast milk and solid food shaping intestinal immunit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6 (2015): 415.

4、Arumugam, Manimozhiyan, et al. "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nature 473.7346 (2011): 174-180.

5、Bode, Lars. "Recent advances on structure,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of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6.8 (2006): 2127-2130.

6、Lin, Ann E., et al.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protect bladder epithelial cells against 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vasion and cytotoxicity."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9.3 (2014): 389-398。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