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心臟支架后,大家最怕的就是出現副作用。如何及時發現支架的副作用,定期復查是關鍵

但大家會發現,每次去醫院復查,醫生開的檢查五花八門,不同的患者差別很大。有的抽血、有的做超聲,甚至有的還要復查造影!心臟病支架后究竟該如何復查?哪些指標需要重點關注?我們一起看一看:

一、抽血化驗

血常規:支架后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有引發消化道出血的風險,這也是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定期復查血常規,監測血色素有無異常減低,可以及時發現有無消化道出血可能,對于胃病患者,觀察有無黑便、血便,監測便潛血,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腎功能:心臟病口服藥幾乎都經肝腎代謝,再加上服藥種類多、時間長,如果超過肝腎負擔,就可能引發肝腎功能不全,甚至肝衰腎衰,尤其是老年、低體重以及存在肝腎基礎疾病的患者。所以,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十分必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調整藥物治療。

此外,支架術后要嚴格控制血脂血糖,減少心臟病復發風險。

二、大型檢查

心臟超聲:對于急性心梗以及出現心衰的患者,定期復查心臟超聲可以評估心臟的損傷程度以及心功能變化。

胸CT:當心臟病需要與肺部疾病鑒別時,比如肺炎、胸腔積液、慢阻肺,胸CT可以協助診斷。但超聲和CT并不屬于常規復查項目,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檢查。

三、心臟造影

支架后并沒有每年復查心臟造影的硬性要求,但如果患者屬于下列情況則建議復查造影:

支架后癥狀復發、有臨界病變未處理選擇藥物保守治療、接受藥物球囊或可吸收支架等新技術治療者等等。

四、其他特殊檢查

心肌核素檢查:用來評估心肌的缺血以及存活程度,特別是閉塞病變,對于指導醫生是否進行支架手術開通血管有一定指導意義,但也不屬于常規檢查。

我是心血管內科張醫生,如果喜歡我的科普文章,就請點贊吧!還可以把它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關注我更可以看到更多關于心臟病的健康知識!

來源: 心血管內科張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