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成為人們熱議的疾病,而#紅斑狼瘡高發群體是年輕女性#的詞條更是沖進了熱搜前5位。為什么年輕女性更易患病呢?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尤其是育齡女性雌激素以及泌乳素都會增高,而雌激素分泌過高會刺激巨噬細胞分泌過多的抗炎因子,而抗炎因子又會進一步激活B細胞,導致自身抗體增多,故容易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SLE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高出10倍。

SLE作為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受累、反復的復發與緩解、體內存在大量自身抗體為主要臨床特點,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受累臟器的不可逆損害,最終導致患者死亡。研究顯示,SLE患者5年生存率從20世紀50年代的50%~60%升高至90年代超過90%,并在2008—2016年逐漸趨于穩定。SLE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轉為慢性、可控性疾病,這與臨床醫師、患者對SLE的認知和重視度的提高密不可分。

目前臨床治療SLE的主要方法有藥物治療、血漿置換或免疫吸附輔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本文就現階段推薦治療SLE的藥物作一總結,以饗讀者。

西藥治療方法

目前,西藥治療SLE的藥物主要有激素、羥氯喹、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4大類,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激素

激素是控制SLE病情的基礎藥物,應根據疾病活動度及受累器官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的激素治療方案,并應根據病情活動度、用藥時間長短以及激素的不良反應等情況來調整用藥劑量與用法。

?輕度活動的SLE患者,當羥氯喹或非甾體抗炎藥療效不佳時,可考慮使用小劑量激素(≤10 mg/d潑尼松或等效劑量的其他激素)。

?中度活動的SLE患者,可使用激素[0.5~1 mg/(kg·d)或等效劑量的其他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重度活動的SLE患者,可使用激素[≥1 mg/(kg·d)潑尼松或等效劑量的其他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待病情穩定后,適當調整激素用量。

?狼瘡危象的SLE患者,可使用激素沖擊聯合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2.羥氯喹

新治療指南推薦羥氯喹用于除有禁忌證的全部SLE患者。羥氯喹治療SLE有利于控制病情,還可改善狼瘡腎炎及神經性狼瘡癥狀,并能減少復發和提高生存率。SLE患者長期服用羥氯喹可降低疾病活動度、減少器官損傷和血栓的風險、改善血脂情況和提高生存率。羥氯喹安全性較高,若無禁忌,一般都推薦狼瘡患者長期使用。

雖然有研究認為羥氯喹治療劑量低于5 mg/(kg?d)時的不良反應輕微,但是多數研究認為羥氯喹治療狼瘡的有效性劑量為6.5 mg/(kg?d),故較低劑量羥氯喹的臨床療效仍需進一步驗證。綜上,在2019年歐洲抗風濕病聯盟對SLE治療推薦更新意見建議,SLE誘導緩解期予以羥氯喹6.5 mg/(kg?d)治療,維持治療期可考慮降低羥氯喹劑量。

但是由于羥氯喹具有眼毒性,服用羥氯喹的患者,建議進行眼部相關風險評估:高風險的患者建議每年進行1次眼科檢查,低風險的患者建議服藥第5年起每年進行1次眼科檢查。

3.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可降低激素的累積使用量及預防疾病復發。對難治性(經常規療法治療效果不佳)或復發性SLE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可減少激素的使用量、控制疾病活動和提高臨床緩解率。伴有臟器受累的SLE患者,應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生育要求、藥物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選擇恰當的免疫抑制劑。

常見的免疫抑制劑有:霉酚酸酯、環磷酰胺、來氟米特、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環孢素、甲氨蝶呤。

(1)霉酚酸酯:主要適用于中重度SLE患者。

優勢:對中重度狼瘡腎炎患者,霉酚酸酯為誘導期和維持期提供有效治療,降低復發率。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一些患者會發生感染、骨髓抑制與肝臟損害,由于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因此服用此藥且有妊娠意愿的患者至少在停用6周后方可嘗試妊娠。

(2)環磷酰胺:主要適用于中重度狼瘡腎炎、神經精神狼瘡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等患者。

優勢:對中重度狼瘡腎炎患者誘導期和維持期治療均有效,是治療SLE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受累的有效免疫抑制劑。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等。肝臟損害、骨髓抑制是主要的不良反應,長期大劑量使用會增加發生腫瘤的危險,具有明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性,建議妊娠前1~3個月停用。

(3)來氟米特:主要適用于增殖性狼瘡腎炎患者。

優勢:對增殖性狼瘡腎炎有效,耐受性較好。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來氟米特會引起肝損傷、高血壓、白細胞減少癥、感染及一些并發癥,由于在動物研究中有妊娠致畸作用,故建議孕前藥物完全洗脫后方可嘗試妊娠。

(4)甲氨蝶呤:主要適用于輕中度非腎臟受累的SLE患者。

優勢:在改善SLE患者皮膚、關節炎癥和整體情況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最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等,血液系統異常如貧血、白細胞減少與肝臟損害較常見,由于有致畸作用,故建議妊娠前1~3個月停用。

(5)他克莫司:主要適用于增殖性狼瘡腎炎、難治性狼瘡腎炎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等患者。

優勢:對于狼瘡腎炎的誘導期和維持期治療均有效,能降低復發率。可用于治療難治性狼瘡腎炎,尤其是以蛋白尿為突出表現者。與其他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比,他克莫司引起嚴重感染的風險較低。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一些患者會出現腎臟、肝臟損害,肝功能受損者需減少他克莫司用量,用藥期間應監測腎毒性、血糖和血壓。

(6)環孢素:主要適用于狼瘡腎炎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

優勢:環孢素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合可用于標準治療無效的狼瘡腎炎,可緩解血液系統損害。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為腎功能損害、血壓升高與感染。

(7)硫唑嘌呤:主要適用于中度SLE患者。

優勢:用于SLE的維持期治療。孕期安全性較高,且嚴重感染發生率較低。

常見與重要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與肝臟損害,需檢測硫嘌呤甲基轉移酶活性。

4.生物制劑

經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或復發性SLE患者,使用生物制劑能較為顯著地增加患者的完全和部分緩解率,降低疾病活動度、疾病復發率及減少激素用量。在使用生物制劑時,應該根據藥物的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生物制劑。

(1)貝利尤單抗

優勢:能改善患者的血清學指標,降低嚴重復發風險及減少激素用量。對目前常規治療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慮使用。

常見不良反應:感染、頭痛和惡心。

(2)利妥昔單抗(此藥物未經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

優勢:對頑固性狼瘡腎炎和血液系統受累的患者,可控制病情,減少激素用量。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感染、輸液反應等。

中藥治療方法

除了方劑以外,雷公藤多苷、白芍總苷、雙氫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等也曾被用來治療SLE。雷公藤是我國獨有的抗風濕藥物,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抗炎鎮痛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在我國用于治療風濕病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雷公藤多苷是雷公藤提取物的混合成分,是目前治療SLE療效最確切的藥物。

雷公藤多苷常用于治療SLE的皮膚黏膜和關節病變,常用劑量為10~20 mg,每日2次或每日3次。因其具有很好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因此也可用于出現腎臟和其他器官損害的SLE患者的治療。雷公藤多苷可以單用,也可以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合使用,取決于臟器受累情況和疾病的嚴重程度。

但雷公藤制劑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腹痛和肝臟損害;還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其最主要的不良反應是性腺毒性,抑制男/女性的性腺功能。因此,臨床醫生在使用此類藥物時需充分評估。

白芍總苷可用于有關節病變的SLE患者,青蒿素的作用類似于羥氯喹,因此也能用于一些SLE患者的治療。

創新藥物治療

隨著糖皮質激素及新型免疫抑制劑的臨床應用,SLE患者預后明顯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該類患者被定義為難治性SLE,即經過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多種細胞毒藥物誘導治療后,在臨床和實驗室指標上,病情仍持續不緩解甚至惡化。

近年來,在探索SLE治療新方法的路途中,研究人員發現間充質干細胞(MSCs)具有治療SLE的巨大潛力,其強大的組織再生、抑制炎癥及免疫調節等特性能精準靶向SLE的多條發病機制,在治療SLE(尤其是難治型)中所展現出了巨大潛力。能有效減緩該病的進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因干細胞具有“無限”增殖,多向分化潛能,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調控和自我復制等特點。可作為理想的“種子”細胞用于病變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傷修復。專家表示MSCs可通過多種途徑調節炎癥因子的釋放、誘導免疫耐受、抑制自身免疫反應,發揮治療作用。MSCs移植治療SLE有以下優點:

①異基因移植不發生排斥反應,移植成功率高且安全;

②移植前無需清髓處理,無感染、死亡等并發癥;

③治療效果好,MSC移植后可長期發揮作用。

2022年1月《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第26卷第1期發布了《異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專家共識》,讓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SLE有“識”可依。共識總結:目前全球已經有1500多例SLE患者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SLE過程中尚未見嚴重不良事件,患者耐受良好;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大大提高了SLE患者的療效及預后。

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憑借其強大的免疫調節特性被應用于SLE的治療,并產生了許多成功案例。干細胞移植可有效緩解SLE臨床癥狀,控制和減輕患者自身免疫反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為患者帶來了新的選擇。

參考資料:《異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專家共識(2022版)》《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