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孩子屙血尿了!是不是腎臟有什么問題?”
“醫生!我今天的大便看起來黑黢黢的,網上查了一下,說這是黑便,可能是腸子有出血!”
“醫生!我最近皮膚很黃,是不是肝功能不好,我想檢查看看!”
這是診室里面常常聽到的聲音。
隨著科學普及推廣,大家對于醫學知識的儲備與日俱增,這時候草木皆兵的囧境也隨之而來。有人將小便顏色變紅與血尿直接掛鉤,有人將大便顏色變深當成血便,還有人將皮膚顏色變黃與黃疸畫上等號。
當到醫院看了醫生后,才明白是自己嚇唬自己,真相竟是“禍”從口入。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因為“吃”引起的身體器官五顏六色的改變。
圖片圖源:網絡
1、皮膚變色
哪些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皮膚變黃呢?
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胡蘿卜,還有橙子。是的,由于這類食物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大量攝入后,導致身體內的β-胡蘿卜素濃度提升。一部分β-胡蘿卜素被轉化成維生素A,也就是視黃醇,它對人體的視覺、皮膚,以及免疫健康等方面至關重要;而超量的那部分就會沉積在皮膚中,讓人的皮膚呈現出黃色或橙黃色。
圖片圖源:Pixabay
為什么β-胡蘿卜素呈現的是黃色,而不是黑色、紫色或者粉紅色呢?這是由于胡蘿卜素的分子結構決定了它吸收光和反射光的方式,這種方式使它吸收較短波長的藍光,而反射或透射較長波長的黃光,因此呈現出黃色的外觀。
當然,這種胡蘿卜素堆積大多對身體是無害的,隨著減少此類食物的攝入,身體顏色又會逐漸恢復正常。
談到變黃,就有愛美人士出來問了,那有什么食物會讓皮膚變黑呢?
這里不得不先請出我們的變黑老朋友: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通過破壞皮膚細胞組織,加速黑色素的生成,從而使人皮膚變黑。而就有這么一類食物,我們稱之為光敏性食物,它們相比其他食物具有更強的感光性,也就是其成分或化合物可能與陽光或紫外線相互作用,降低皮膚的抗曬能力,讓皮膚變黑來得更快。這類食物包括萵苣、芹菜、芥菜、韭菜、油菜、菠菜、無花果、橘子、檸檬、胡蘿卜以及螺類等等。在與紫外線照射的前后夾擊之下,皮膚無所遁形,不僅更容易出現曬黑,也更容易曬傷。
2、舌頭變色
說到變色,屏幕前的雪糕愛好者,對于“綠舌頭”這個冰糕一定不陌生,除了它彈性十足的口感,賦予每個愛它的人綠油油的舌頭也是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
圖片圖源:網絡
這類食物引起舌頭、唇部顏色改變的原因主要是人工色素,包括食用藍(零食配料表里的常客“亮藍”就是它的別名)、食用紅40(常被標注為“誘惑紅”)等。這些色素可以作用于舌頭表面的細胞和組織,通過物理吸附、化學反應等方式讓舌頭進一步呈現不同的顏色。
除了人工色素,我們從自然界中攝入的食物也含有色素成分。比如:黑莓、藍莓、覆盆子等水果含有大量花青素,食用后可能導致舌頭呈現深紫色。比如:橘子、胡蘿卜等蔬果含有大量類胡蘿卜素,大量食用后可能引起舌頭呈現黃色。
3、大小便變色
由于我們身體中存在膽汁,食物會與之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導致人正常大便的顏色呈現出棕色或深棕色。
然而,攝入的食物不同,大便的顏色也可能出現變化。假如前一天吃了大量紅心火龍果、草莓這類紅色食物,就可能導致大便呈現紅色或橙紅色。這主要是因為紅心火龍果的紅色部分由花青素和其他天然色素組成。花青素是一類水溶性植物色素,顏色多呈現紅色和紫色,當它通過消化道時,一部分可能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就隨著腸道排出,使大便呈現紅色。
圖片圖源:Pixabay
假如前一天吃了大量雞血、鴨血或者口服補鐵的藥物,則可能導致大便呈現黑色。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中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有鐵元素,經過胃腸道代謝,這些鐵元素可能形成黑色的鐵鹽物質,隨大便排泄時,會使大便呈現黑色。
假如吃了奧利奧餅干等食物,也可能因為其中的可可成分,以及一些不能吸收的人工色素導致黑便的出現。而可可成分引起大便顏色變黑又跟我們的老朋友——花青素密不可分。花青素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形成紅色或黑色的化合物,影響大便顏色。
除了大便,小便也難逃此劫。前面提到的因素,比如水果、含有食品添加色素的食物都可以影響尿液的顏色。比如紅心火龍果、厚皮菜(甜菜)、紅莧菜(漢菜)等紅色食物,大量攝入后會出現尿液泛紅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這些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植物色素——甜菜紅素,它呈現紅色至紫色,進入人體后不易被消化吸收,轉而隨著泌尿道排出將尿液染紅。
4、其他的變色
當然,除了這些食物,藥物的攝入、疾病都可能引起皮膚、大便及小便的顏色改變。
比如腎臟腫瘤、結石導致泌尿道損傷出血可引起血尿的發生。在抗結核病的治療過程中,口服乙胺丁醇藥物可能導致尿液呈現橙色或紅色。
圖片圖源:自己拍的
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腸息肉、消化道憩室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以引起大便呈現黑色或紅色。非甾體抗炎藥(比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的長期使用可能損害胃黏膜,導致潰瘍和出血,最終引起大便呈現黑色。
貧血會導致皮膚呈現蒼白。肝炎、肝硬化、膽道堵塞等疾病會引起體內膽紅素積累,導致皮膚呈現黃色。當然,還有一些像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導致皮膚變成紅色。
由此可見,盡管食物是導致身體顏色變化的常見原因之一,但這種變化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者藥物使用的跡象。它們引起身體皮膚、鞏膜、大小便顏色改變的機制相對比較復雜,有藥物代謝后其成分的顏色,也有與大小便發生反應后呈現的顏色。不管怎樣,都需要我們及時就醫明確,以免耽誤治療。
人生沒有白吃的飯。可能化作一滴紅,可能化作一團黑,也可能貼上一抹黃……不論大小,每一口都算數!
供稿單位:重慶科技館
作者:魏儀,全國十佳科普使者。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