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寧舉辦

12月6日至8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NICE)今年首次參展,該中心是科技部批準、滬蘇浙皖合作共建的綜合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現場展區以“1+4”展示方案為框架進行展陳。其中,“1”為長三角國創中心總體介紹,“4”為從軟件智能系統、硬件智能設備、新型生產工藝以及典型行業應用四個方面展示國創中心創新成果和貢獻。

高端芯片:沖破國外壟斷,鑄造“中國芯”

芯三代公司目前專注于第三代半導體SiC外延芯片的制造設備,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車、光伏、電網、5G/6G等重要領域。

展區精彩展現了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外延設備,外延是碳化硅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在工藝方面,設備采用PLC和上位機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生產碳化硅單晶薄膜材料。“就是將碳化硅的襯底晶圓放到設備里,精確控制各種氣體在高溫下生長一層碳化硅外延膜,然后進入下一道工序,這就是芯片制造。在整個碳化硅行業里,技術含量最高的設備就在這個環節。目前外延環節約占碳化硅產業價值的30%。”芯三代半導體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韓躍斌表示。

在競爭力方面,設備具有性價比高、均勻性好、缺陷率低、產能高、維護成本低等特點,各項技術指標國內國際領先。目前企業已經實現了6~8英寸碳化硅外延設備的自主安全可控,為國內碳化硅行業技術、產能升級提供了充分的設備保障。

據悉,該公司創立于2020年底,源于江蘇產研院/長三角國創中心引進的重大項目,采用“撥投結合”方式進行培育孵化。韓躍斌介紹,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解決了“卡脖子”難題,一年時間做出樣機,兩年批量銷售并獲得超2億的批量訂單。今年簽署銷售合同預計10億元左右,邁入穩步發展的快車道。公司目前已啟動科創板IPO工作。

高端裝備:智慧醫療,健康“醫”靠

口服藥物的精準腸道靶向遞送一直是制劑領域的難題。展區現場展示了一款突破性的多功能智能化設備——智能腸道靶向給藥3D打印系統。系統將定量液體灌注和3D打印成型技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對藥物制劑進行精密的三維結構設計,在腸道部位精準釋放,實現了口服藥物的高效、安全、精準的腸道靶向遞送,提高了藥物的臨床療效,降低副作用。

這款設備具備智能高效的裝填系統,可以確保每個藥劑單位精確連續地填充到打印結構中。通過模塊化的定制設計,用戶可以根據特定的應用場景和需求來調整設備的功能和性能。

長三角國創中心藥物制劑所孵化企業——南京叄鼎智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劉海利告訴記者,這臺設備采用全流程自動化的操作方式,從材料的調配、灌注,到3D打印成型,再到最后的取件或包裝,全程無需人工干預,不僅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易于清潔的特點,也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操作誤差的可能性。

對于患者需要個性化給藥方案或特殊定制制劑的需求,這款設備也能完美滿足。“患者的病情不同,用量也就不同,醫生會根據病情開具相應劑量的藥物。目前我們與南醫大二院合作,治療效果良好。”劉海利介紹,設備可以按照患者的個體差異、藥物的特殊性質或其他特定要求來調整設備參數,實現現場即時制造和按需生產。

在展會現場,參觀者目睹了設備的制藥過程,全流程一體化、操作簡單快捷,為靶向給藥治療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相信這項技術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新型工藝:節能減碳,引領風向

位于展區正中間的是柔性輥壓成型技術,由長三角國創中心重大項目公司蘇州億創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制造。該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致力于研發國際先進的智能輥壓成型技術,為智能制造提供先進技術方案。

柔性定制輥壓技術是一種為智能制造服務的平臺技術,在線將焊接、打孔、彎曲、鉚接等各種不同工藝集成。目前,產品已應用于汽車、建筑、工程機械等領域,得到了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延鋒國際等行業龍頭企業的認可和支持。

“想要在制造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就要解決工藝問題。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發,如‘目’字型、‘日’字型的內部支撐構架,利用鋼‘高效化、輕量化、減量化’的新型技術,使產品輕量化,實現超高強鋼的復雜型材加工制造。”該公司技術部部長李丹陽告訴記者,作為電池托盤基礎結構件,新型多腔鋼制輥壓型材降低電池包托盤成本30%~50%,大幅提升托盤的生產效率,支撐著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從理論上來說,鋁材質的燃點低,鋼材質的燃點高,在自燃的狀態下,鋼材質的安全性更好。預計2023年,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擬啟動市場融資,預計投后估值超10億元。

“該技術有望拓展超高強鋼的應用場景,如展會現場的展架,以后也由鐵材質改成鋼材質,滿足我國對不銹鋼、高強度和超高強度低合金鋼材質的冷彎型材的需求,助力鋼鐵行業實現減碳目標,填補國內復雜斷面冷彎型材產品的空白。”李丹陽介紹。

新質生產力:匯聚新興力量,點燃創新引擎

現場展示的還有小型排爆機器人、心率騎行服、負重能力達30kg以上的有源腰部助力外骼機器人、可用于隧道盾構的人機協同激光增材修復裝備等。

長三角國創中心堅持以智能制造技術驅動與引領制造業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發展,致力于智能裝備、先進工藝與傳感、軟件系統等體系化布局。截至目前,已在智能制造領域建立了70余家研發載體并與300家龍頭企業進行合作,在軟件智能系統、硬件智能設備和新型生產工藝三大方面,涌現出近1000項創新成果。全面展示國創中心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布局,展示的智能制造最新技術、工藝與產品,推動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制造”正加速邁向“中國智造”。“中國智造”,有科技創新的愿景,也有硬核實力的擔當。

此次參展的公司多為2020年起步創業,于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創新局。“新技術與制造業發展同頻共振,前景廣闊。未來中國高科技領域必將迎來跨越式發展。”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戰略規劃部副主任郭建路堅定地說。

來源: 江蘇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