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的陳曉鋒教授針對非遠處轉移性食管癌術后輔助治療及營養治療進行了分享。食管癌術后是否需要進行輔助治療,以及輔助治療的具體方法,要根據術后患者的具體病理狀況來決定,主要的目的是盡量預防食管癌術后的復發或轉移。
陳曉鋒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 常委/副秘書長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腫瘤整合康復專委會 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結直腸癌專委會 委員
江蘇省整合醫學研究會遺傳性腫瘤專業委員會 副主委
江蘇省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 副主委
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 常委/秘書
主編臨床研究專著4部,發表SCI論文40余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輔助治療方面的治療效果情況
對于食管癌的術后輔助治療,實際上已經在2021年的時候就得到了陽性的結果。當時check mate577研究發布之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對于進行了新輔助的同步放化療之后,再去做根治性的手術,如果手術之后的病理沒有達到PCR的話,推薦使用輔助的免疫治療。這項研究就是來自于著名的check mate577。這項研究納入的患者一組是是同步放化療之后沒有達到PCR的患者,另外一組是用歐藥來做輔助治療。結果看到兩組的生存時間差別非常明顯,實驗組比對照組的生存時間延長了一倍,因此獲得了批準。這項研究當中也有一些缺陷,鱗癌的患者占比較少,而且亞裔的患者不多。對于我們中國患者的臨床實踐,我們是不是一定就能夠從這樣的治療當中獲益,其實還存有一定的問號。
另外在577研究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生存時間就DFS時間都并不長,對照組只有11個月,而實驗組是22個月。那我想對于一個根治術后的患者,我們中國進行的這些臨床研究,實際上同步放化療之后再去做根治性手術。DFS時間是非常長的,60幾個月,80幾個月都有。那么對于這個577研究當中,對照組只有11個月,實驗組只有22個月的數據,是不是適用于中國具體的治療情況,其實也并不盡然。因此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
度伐利尤單抗也做過一項單臂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在新輔助治療之后,術后用免疫治療是否能夠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存獲益。在這個領域里面,我們可以去借鑒577的結果。對于一些高危的患者可以去考慮使用新輔助治療。但是我們也不能把這種治療的模式就直接復制的推而廣之,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接受術后的輔助治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的指南當中,也僅僅是推薦,對于進行了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的患者才考慮后續用免疫治療;對于新輔助沒有用同步放化療,只是用了單純化療的患者,我們在指南當中推薦的是術后的輔助化療,所以具體情況需要區別的對待。
對食管癌術后患者改善營養方面的建議
對于消化系統的腫瘤,尤其是食管、胃的腫瘤都很容易伴發營養不良。針對營養不良的診斷和治療,我們有已經確定好的原則。比如做NS2002的評分,PGSGA的評分,GLIM的評分,我們要綜合評價患者的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的程度。根據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的程度做不同的治療,治療遵循的主要原則,如果患者能夠進食但不夠,我們推薦ONS,即口服營養補充。如果患者口服營養補充都不夠,我們才考慮做一些靜脈營養,即部分靜脈營養加部分腸內營養。如果部分腸內營養不夠,患者則需要做全腸外營養。
在食管癌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比如食管癌患者通常出現進食的梗阻,那我們需要給患者提供營養管,通過營養管補充腸內營養;或者通過灶瘺補充腸內營養。對于食管癌手術后的患者,通常患者是胸腔胃,但是患者的胃和腸道功能完整。因此,對于食管癌術后的患者,我們建議少量多餐,因為大多數食管癌術后的患者一次吃太多會很難受,并且吃高質量的營養物,高蛋白,甚至是高脂肪的營養物。這樣,在正常的胃腸道的功能前提下,患者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對于沒有足夠胃腸功能的患者,比如食管癌同時也做了部分胃切除患者,就更要注意給腸內口服營養補充液。因為胃的功能是把食物進行磨碎,然后進行初步的消化,再進入到小腸當中,損失胃功能或者是部分損失胃功能的患者,沒有磨碎的功能,無法進行第一步處理。攝入腸內營養液或腸內營養粉,患者在小腸當中可以直接吸收。
另外,有的患者會存在誤區,會認為食管術后的患者要吃清淡飲食,其實不然,因為只有給患者足夠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才能讓患者獲得足夠的能量。讓患者有足夠營養的訴求,并且不能挑食,我們在給患者準備食物的時候也要全面充分,肉類、蔬菜類、維生素等都需要補充全面。
來源: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