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嬰兒必需和理想的食品,含有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最合適嬰兒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母乳含豐富的抗感染物質,能增強嬰兒抗病能力,因為母乳量隨著嬰兒生長需要呈相應增加,所以出生后4~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是保護兒童生存的措施之一,母乳喂養又是最經濟、方便、安全的。
一、母乳喂養的好處
母乳喂養有哪些好處呢,我們發現現在很多年輕的女性,在產后為了盡快的恢復自己的身材,而放棄母乳喂養。實際上這是適得其反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產后1小時以內就開始哺乳,而且要24小時母嬰同時按需哺乳,建議純母乳喂養6個月,提倡母乳喂養2年以上,母乳喂養有非常多的好處。
第一,對母親來說,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排出惡露,盡早恢復子宮。
第二,母乳喂養,可以推遲月經和排卵,這對卵巢癌的發生和乳腺癌的發生率,會明顯的下降,可以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生率。
第三,對嬰兒來說,母乳喂養是最好的天然的營養食品,可以足夠提供嬰兒發育的各種需求。母乳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可以提高嬰兒的免疫力,同時在吸吮過程當中,嬰兒的顏面部、口腔,都會進行有效的發育。
第四,母乳喂養可以促進母親和嬰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嬰兒的安全感,對嬰兒以后心理和生理的發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措施包括
1、有書面的母乳喂養政策,并傳達至所有保健人員;
2、對所有保健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使其能實施這一 政策;
3、要把有關母乳喂養的好處及處理方法告訴所有的孕婦;
4、幫助母親在產后半小時內開始用母乳喂養;
5、指導母親如何喂奶和在與嬰兒分開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給新生兒吃任何食物或飲料, 除非有醫學指征;
7、母嬰同室,讓母親與嬰兒一天 24 小時在一起;
8、鼓勵按需哺乳;
9、不要給母乳喂養的嬰兒吸橡皮奶頭,或使用橡皮奶頭作安慰物;
10、促進母乳喂養支持組織的建立,并將出院的母親轉給這些組織。
三、母乳喂養成功的三個技巧
⑴母親喂奶的體位:無論臥位、坐位或者站位姿勢,母親都要輕松舒適和心情愉快。嬰兒身體轉向母親,并緊貼母親身體,面向母親,下頦貼乳房。
⑵嬰兒含接姿勢: 嬰兒身體轉向母親,并緊貼母親身體,張開大嘴,嘴唇凸起,下頦貼乳房,吸入奶頭及大部分乳暈,吸吮時面部鼓起,有節奏吸吮和吞咽。
⑶母親和嬰兒不在一起如何用手擠奶:如果有醫學指征使母親和嬰兒短時分離時,或母親外出工作時,應進行用手擠奶。正確的方法是:準備好干凈的容器,洗干凈雙手,大拇指放在離乳頭根部2厘米出的乳暈上,其他手指放在對側,向胸內擠壓,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膚上移動,重復擠壓—松弛數分鐘,刺激射乳反射,沿著乳頭依次擠壓所有乳竇。將乳汁收集后,在容器外寫明時間,便于哺乳。
目前主張越早開奶越好。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就可讓母親喂奶,既可防止新生兒低血糖又可促進母乳分泌。母乳腺分泌乳汁是一個復雜的神經內分泌調節過程,嬰兒反復多次有力吸吮,可反射性地使乳母血中催乳素的濃度保持較高水平,一般哺乳后30分鐘達高峰,尤以夜間哺乳為高,有利促進乳汁分泌。母親哺乳時嬰兒的吸吮刺激引起感覺沖動傳至大腦垂體后葉,促使催乳素分泌經血循環達到乳房,使泌乳細胞周圍的肌細胞收縮,將乳汁擠至乳腺導管及乳暈下的乳突,并排出體外,母親感到乳房脹滿,有乳汁從乳頭流出,這就是射乳反射。建立了射乳反射才能將乳房中的乳汁擠出乳房,便于嬰兒吸入。因此在最初幾日母乳分泌量較少時,要堅持按需喂哺母乳,最好產后母嬰同室,乳量會逐漸增多,不宜過早加喂牛奶或乳制品。第一二個月不需定時喂哺,可按嬰兒需要隨時喂。此后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可每2~3小時喂1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逐漸停1次,一晝夜共6-7次。4~5個月后可減至5次。每次哺乳約15~20分鐘。根據吸吮能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準。但每次哺乳應將乳房吸空,否則多量乳汁存留在乳房內,可使母乳中的抑制因子(一種多肽)產生抑制泌乳細胞作用,使乳量逐漸減少。
以上幾點是我對母乳喂養的簡單介紹,準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民醫院 趙芹霞)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