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賣豆腐,人硬貨不硬,他賣的是南豆腐還是北豆腐?

“ 張飛賣豆腐”只是一句歇后語,俏皮話話怎能當真?張飛是琢州人,正宗的北方人,要是真的賣過豆腐,那十有八九賣的是北豆腐!相較南豆腐,北豆腐更硬更老。但豆腐再硬,終歸只是豆腐,哪能硬得過石頭,硬得過張飛?所以俗語得以流傳,謬誤未得修正!

據一些繪事的史料記載,張飛擅書畫,能畫美人(非為相聲所言,把美人畫成張飛,而是張飛擅畫美人)。據此推測,張飛少時家境尚屬不錯,哪里會如《三國演義》所言是屠夫出身呢?所以賣豆腐賣豬肉都是夸張的傳說附會,不可當真!

但史上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倒是確有其事的,《淮南子》上確有記載。連李時珍都在《本草綱目,谷部第二十五卷》中明確寫有:"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硙碎,濾去滓,煎成,以鹽鹵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

李時珍《本草綱目》(網圖)

北豆腐就是以鹽鹵汁點的鹵水豆腐,一般是氯化鎂配制鹵水制成。正所謂"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北豆腐含水分較少,質地緊實,豆香濃郁,而其紋理松散,顯得粗糙。

北豆腐(網圖)

南豆腐則是用石膏(含水硫酸鈣)點的,含水分多,質地光滑細嫩。

南豆腐(網圖)

現在的豆腐基本上都是以大豆(即黃豆)為原料的,比較單一,而古時原料比較寬泛,但李時珍書中所提到的豌豆與綠豆,做出來的該是涼粉吧?有時間值得一一試之。想當年我們的革命前輩在巴黎勤工儉學時曾試做豆腐并成功,可見廚房里一樣可以干革命!(注:豆腐可治水土不服。)

北豆腐適合用蒸、煮、煎、炸、燴、燒、炒等多種方法制作菜肴。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收錄了大約9種豆腐的菜譜,甚是熱鬧。簡單的如:"將蝦米搗碎,入豆腐中,起油鍋,加作料干炒。"還有:"將豆豉一茶杯,水泡爛,入豆腐同炒起鍋。"復雜一點的如"八寶豆腐","凍豆腐"等,不一而足。看菜譜常常是一種享受,不增脂,不必擔心吃多了撐著!只是后續引起的結果不可預料,但真的可忽略不計!

中國的八大菜系都離不開豆腐這種食材。用北豆腐的就有魯菜鍋塌豆腐,徽菜毛豆腐,湘菜魚香豆腐!

魯菜鍋塌豆腐(網圖)

徽菜毛豆腐(網圖)

湘菜魚香豆腐(網圖)

家常菜中也有用到北豆腐的!如家常豆腐,油渣炒豆腐。

明代詩人蘇秉衡寫有《豆腐詩》一首:“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罐浸來檐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

佛道都講究養生,豆腐是最能養生的。"青菜豆腐湯,勝過人參湯。”不是夸張的!豆腐能生津潤燥,清熱解毒。以口味和賣相來說,南豆腐比北豆腐好些,但從健康角度說,鹵水豆腐比石膏豆腐更適合老人小孩。不過,現在的豆腐都用葡萄糖內酯點了。不過本人更偏愛用傳統工藝制作的北豆腐,此物豆香濃郁,沒有化工味,用來烹制家常豆腐之類菜肴,非常可口。

家常豆腐(網圖)

吃豆腐不可性急,民間有諺,"心急吃不得熱豆腐!”過食豆腐引起消化不良,可用蘿卜來解。見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關于豆腐的詳述。

對于愛美之人來說,海帶配豆腐可預防肥胖,值得推薦。

海帶豆腐湯(網圖)

而痛風患者要少食豆腐,豆腐含嘌呤較多。腎臟有問題的,也不可大量食用豆腐,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身體健康。

來源: 《百家號》樂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