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便秘,便秘的原因。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病率隨增齡而升高,國內多項以社區為基礎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為15%~20%;歐美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男、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別為16%和26%,且84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男、女性患病率可高達26%和34%;老年住院患者的患病率亦高達33.5%。便秘不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可引發心腦血管病等諸多疾病。功能性便秘屬于功能性腸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便秘發生于老年人,與其特定的病理、生理因素相關,老年人膈肌、腹肌、提肛肌與結腸壁平滑肌收縮能力普遍下降,且隨增齡胃腸黏膜萎縮、分泌液減少,糞質容易干燥而排便困難,焦慮、抑郁是便秘發病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全身器質性疾病及藥物等因素亦可引發便秘。
老年人便秘的中醫癥候探究
老年人便秘病因多與老年久病、元氣虧損、氣血不足、潤養失調有關,或由年老情志不舒、飲食積滯、氣機郁滯、傳導失職而致。關于便秘的病因病機,歷代醫家論述頗多,但老年人便秘少有醫家專門論述,多涵蓋在便秘病因病機之中。《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指出便秘是大腸傳導失司的癥狀之一。《素問·玉機真臟論》云:"脾不足,令人九竅不通";李東垣《蘭室秘藏·大便燥熱》中指出:"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饑飽失常,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唐容川《血證論》:"肺移熱于大腸則便結,肺津不潤則便結,肺氣不降則便結";《諸病源候論·大便病諸候》云:"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結,壅塞不通也";《癥因脈治·大便秘結論》曰:"諸氣怫郁,則氣壅于大腸,而大便乃結"。由此可見,便秘乃大腸傳導失常所致,其病位在大腸,發病則與脾、胃、肺、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出現較多的證型由高到低依次為陰虛證、氣虛證、熱結證、肝郁證、血瘀證。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中醫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傳統的辨證分型論治以虛實為綱,將其分為熱積秘、寒積秘、氣滯秘、血虛秘、陰虛秘、陽虛秘進行論治,而針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辨證分型目前尚無統一定論,內外治法林林總總,本共識基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發布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臨床路徑及診療方案、援引相關文獻、結合老年病臨床特點暫定如下。
1.中藥內服:
(1)中氣不足: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汗出氣短,便后乏力,神疲懶言,舌淡苔白,脈弱。治法:補益中焦、升清降濁。方藥:以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生白術、生黃芪、麻子仁、陳皮、當歸、枳實、萊菔子、升麻等。中成藥:芪蓉潤腸口服液等。
(2)脾腎陽虛:排便困難,腹中冷痛,四肢不溫,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弱。治法:溫補脾腎。方藥:以濟川煎加減,藥用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等。中成藥:便通膠囊等。
(3)陰虛腸燥:大便干結,口渴喜飲,皮膚干燥,舌紅苔燥,脈弱。治法:滋陰潤腸。方藥:以增液湯合潤腸丸加減,藥用生地、玄參、麥冬、火麻仁、桃仁、當歸、枳殼等。中成藥:滋陰潤腸口服液、麻仁軟膠囊等。
(4)肝郁化火:大便干結,頭暈牙痛,目赤腫痛,口苦耳鳴,兩肋脹痛,舌邊紅,苔黃燥,脈弦數。治法:清肝瀉火。方藥:可以加味逍遙丸加減,藥用丹皮、梔子、白芍、柴胡、當歸、黃芩等。中成藥:當歸龍薈膠囊等。
(5)單方驗方:①決明子30g,水煎,分兩次服,適用于慢性熱結便秘;②番瀉葉或元明粉,口服,3~6 g/次,開水泡服,多適用于實證便秘。
(6)此外,消食導滯藥、促動力中藥、名老中醫治療經驗等也非常值得借鑒,但因當前缺乏足夠的臨床研究依據,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
2.中藥外用:
(1)灌腸療法:生白術、桃仁、肉蓯蓉等,制成煎劑達150~200 ml,用時加溫至40℃灌腸,在腸道內藥液保留約20 min后排出大便。根據病情需要,可3~4 h后重復灌腸,每日不超過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3 d。若應用該治療后出現明顯腹瀉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
(2)敷貼療法:將中藥方劑制成糊放于神闕穴,外敷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有學者將大黃敷臍治療老年性功能型便秘,療效確切。
3.針灸治療:
主穴,多選大腸俞、天樞、脾俞、三陰交等;配穴,乏力者加針足三里,腹脹加針大橫。針刺時,將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后,選用毫針直刺或斜刺進針,行補法,得氣后留針20 min,留針期間行針1次,每天治療1次,陽氣不足者可加艾灸,可在針刺基礎上加灸神闕、氣海。
4.飲食調護:
合理膳食,在尊重老年人飲食結構的基礎上,提倡多食用促進腸蠕動的粗纖維食物,如黑面包、燕麥片、菠菜、芹菜、蘿卜、黃花菜、菌類、木耳、海帶等,同時鼓勵白天盡量多飲水,慎用或忌用烈酒、濃茶、咖啡、韭菜、蒜、辣椒等刺激食物,堅持定時定量進餐。另尚需結合老年人不同體質,辨體施膳,如陰虛質,早晚喝牛奶250 ml或沖服蜂蜜水;陽虛質,羊肉100 g切片加水500 ml,煮爛入粳米50 g,每日早晚空腹溫服。
5.運動按摩:
每天晨起可于戶外散步或室內慢走20~30 min;呼吸肌及盆底肌群鍛煉,每天平臥或坐位時進行腹式呼吸運動,即吸氣時鼓腹并放松肛門、會陰,呼氣時收腹并縮緊肛門、會陰,氣呼盡略加停頓再呼吸,如此反復6~8次;行腹部按摩:協助患者取仰臥位或半臥位,囑患者自然放松,用手的大小魚際肌在患者臍周10 cm范圍內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手指施加力量以輕推、揉捏為主,力量速度較輕慢,10~15 min/次,每日早晚各1次;腳底按摩:每晚睡前用熱水(39℃~42℃)給予足浴,聯合足底按摩泡足30 min,指導患者用拇指指腹按摩足底中下部結腸反射區,刺激腸蠕動。
此外,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心外無物,意識決定物質世界,心境決定一個人的狀態。所以,由心而發的向往健康的狀態是最好的良藥。
來源: 河北醫大二院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