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也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疾病。有研究顯示,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占到兒科門診的60%以上[1],與成人和老年人相比,兒童的呼吸道感染率更是2倍之多,在全國患者中占到了一大半[2]。這主要是由于兒童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全成熟,呼吸道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較差引起的。

想必每個家長都多多少少經歷過孩子感冒,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是不是吃點阿奇霉素好的快呢?并不完全是這樣的,家長們可要注意,不能心急亂投醫,濫用藥物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和后遺癥的發生概率。

那么孩子感冒到底怎么辦?什么時候要吃藥?今天,澤橋醫生就來和各位家長聊一下怎么區分孩子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感冒,又應該怎么處理。

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1. 看癥狀:病毒感染的孩子一般是流清鼻涕、咳嗽痰少,痰液稀薄且沒有顏色,會發燒但是退燒后孩子精神很好,而細菌感染的孩子一般沒有鼻涕或者流膿鼻涕,咳嗽痰多,咳膿痰,孩子體溫忽高忽低,退燒后孩子精神還是蔫蔫的。
2. 看扁桃體:病毒感染的孩子扁桃體充血時表面光滑、鮮艷,有時會有皰疹和濾泡。而細菌感染的孩子扁桃體充血時表面不平整、顏色暗淡或者有膿點。
3. 看咽喉部:當咽喉部黏膜充血不明顯,顏色為紅色或淡紅色,或者粘膜充血部位局限,比如只是腭弓充血,一般考慮是病毒感染。而當整個咽喉部粘膜都是鮮紅甚至紫紅色,個別還能看到出血點,一般是細菌感染。
4. 看血常規:病毒感染的孩子外周血白細胞總數不高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比例相對增加,有時可有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下降。而細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細胞可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3]。
學會區分病毒和細菌性呼吸道感染后,又該如何應對?

1. 病毒感染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0%左右[4],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如果孩子癥狀較輕,那么家長不用太擔心,這種情況無需用藥治療,讓孩子利用自身的免疫力去對抗病毒即可。抗生素也不是必需的,對治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也沒有幫助。此時孩子需要充分的休息,多喝水,家長們注意保持室內通風,防止孩子繼發細菌感染。

2. 病因治療
如孩子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很多家長們可能會比較關心抗病毒藥物,但是目前為止,尚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像大家熟知的奧司他韋,是用于成人和1歲及以上年齡兒童甲型、乙型流感的治療藥物,對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無效。而且濫用奧司他韋不僅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還有可能導致流感病毒耐藥。
此外,有兒科專家建議局部使用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可以快速退熱和緩解局部癥狀,而且安全性良好,有助于預防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導致病毒性肺炎或合并細菌感染,比較適用于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5]。不過用藥之前還是要先咨詢醫生哦!

如孩子被判定為細菌性呼吸道感染,孩子可能扛不住,這時需要酌情使用抗菌藥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療程3-5天[6]。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吃藥對孩子不好,但是以常見的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之一,β-溶血性鏈球菌舉例,不僅傳染性強,還可能導致猩紅熱、腎炎,治療不及時對孩子影響大,且如果用不夠療程,可能導致心肌炎等后果,到時候后悔也來不及。所以建議抗菌藥物的使用謹遵醫囑,不要擅自用藥,但也不能一味的抗拒、自行停藥。

3. 對癥治療
如果孩子感冒伴隨咽痛,可含服咽喉片;如果孩子咳嗽、痰多,影響日常生活,可使用鎮咳祛痰藥物,也可用生理鹽水洗鼻,緩解鼻塞、流涕給孩子帶來的不適。

4. 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
孩子感冒還是以病毒感染為主的,一般情況下不用去醫院,不過要是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及時就診:
孩子食欲下降、呼吸困難、精神萎靡、咳嗽超過2周沒有改善、鼻塞流涕加重或者10天沒有改善、眼睛發紅或者分泌黃色粘稠物、耳朵痛/拉拽耳朵。

平時可以怎么預防孩子感冒?
1. 加強體格鍛煉,增強抵抗力。多帶孩子去戶外運動,不僅增強免疫力,還可以促進智能發育。
2. 提倡母乳喂養,防治佝僂病和營養不良。孩子注意膳食均衡,養成健康體格。
3. 避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勤洗手,勤清理家中玩具,防止病從口入。

孩子感冒類型的區分和應對您學會了嗎?以上內容是為了讓各位家長更了解感冒,注意不要輕易自行診斷治療哦。

來源: 澤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