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第一屆全球雪豹保護論壇上,為保護珍稀且瀕危的雪豹及其棲息地,十二個亞洲國家簽署《比什凱克宣言》并一致同意,將每年的10月23日定為“世界雪豹日”(International Snow Leopard Day)。

毫不夸張地說,雪豹這種動物只因“天上”有,人間難道幾回見。

圖源WWF

一是由于雪豹大多生活在3000米—6000米的高海拔且地形崎嶇的地區,人類鮮少涉足,二是雪豹的數量稀少,還擅長隱蔽,因此很難被發現。

全球雪豹的活動區域約有120萬km2~240萬km2,**中國則擁有60%的雪豹棲息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甘肅、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區。在互聯網和攝影技術發展之前,雪豹的身影幾乎不可見,直到人們用相機將雪豹定格在照片之中,才把這群與雪山融為一體的鬼魅身影“分離”出來,展現在世人面前。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進化后的最強“雪山之王”

雪豹是食肉目貓科豹亞科豹屬動物,在豹屬五種“大貓”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四種分別為虎、獅、豹和美洲豹。 豹、雪豹和美洲豹雖然都被稱為“豹”,并且它們的體型大小和外表斑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實際上,雪豹與其他兩位帶“豹”的家伙都屬于獨立的物種,而從分子生物學上來看,反倒是虎與雪豹的親緣關系最近。

虎和雪豹,臉還挺像 圖源見水印

2010年,西藏札達盆地發現一個殘缺的豹頭骨化石,經分子遺傳學和形態學鑒定表明,這應該是雪豹最近的親戚,也就是著名的“布氏豹”,從而奠定了雪豹起源于青藏高原的事實。

為了適應青藏高原獨特的環境,雪豹演化出了一些生存方式。

首先得克服的當然是高原寒冷,我們都知道貓科動物大多長有毛發,不僅摸起來軟乎乎的,冬天還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

但如果跟雪豹一比,這點毛發仿佛一件滿是破洞的棉襖。為了能在這種高寒地區生存,雪豹全身都長著又厚又長的毛發,每平方厘米皮膚達到了驚人的4000根,相比較而言人類只有約200根毛發,如此厚實的毛發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墻,抵御風寒入侵。

在風雪中淡定的雪豹 圖源andbeyond

同時,雪豹的小腦袋和小圓耳朵也有助于減少熱量散失。它們寬大的爪子下面長了巨大的肉墊,可以很好地分散身體重量,以便在雪地中行走。并且,雪豹的腳底肉墊間也遍布著厚厚的毛發,這不僅可以幫助它們增強在陡峭地面上的抓地力,還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四肢溫暖。

雪豹的爪子是天然的“雪地靴” 圖源 Alexander Oehrle

此外,在高原上奔跑,會讓本就不豐富的氧氣資源更加捉襟見肘,而雪豹擁有發達的胸腔,強有力的胸部肌肉使雪豹能深呼吸,有助于在高山空氣稀薄帶呼吸更多氧氣。

圖源 rainforesttrust.org

這些適應性的特征讓雪豹逐漸適應高山雪地環境,并成為其中最頂尖的捕食者。

會“喵喵叫”“嗷嗚叫”,但不會吼叫

雪豹能在陡峭地形中生活,離不開它們高超的“跳躍”和“攀巖”技巧,無論是從高空跳下,還是爬行、轉身都不在話下,而這些動作都需要高超的平衡能力。

圖源 Ron Conigilaro

雪豹的平衡能力來源于它們長而靈活的尾巴,具體有多長呢?它們尾巴的長度甚至與其身長差不多,妥妥的“五五分”身材。在運動或捕食時,雪豹的尾巴可以保持自身平衡,快速而又靈活地穿梭在各種地形中。

奔跑的雪豹 圖源見水印

但雪豹尾巴的作用還不止于此,由于尾巴也儲存著脂肪,并且同樣覆蓋有一層厚厚的毛發,所以看上去像一條粗大的圍脖,這讓雪豹在休息時可以把尾巴卷到臉上,來蓋住口鼻保溫,無聊的時候甚至還可以充當玩具。

雪豹也抵擋不了一條尾巴的誘惑 圖源imgur

因此在分辨各種“豹”的時候,如果看到一條又粗又長的尾巴,那么大概率就是雪豹。

除此之外,雪豹還有一個地方與其他四種大貓不同,那就是叫聲。豹屬動物的舌骨中部大多為韌帶性軟骨,而雪豹的舌骨基本已經硬化,因此無法像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一樣發出“吼叫”,它們發出的聲音通常為“喵喵喵”或者“嗷嗚嗷嗚”,如此看來,兇猛的雪豹也不過是放大版的貓貓罷了。

與大熊貓做鄰居

雪豹屬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類別,同時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雖然有光環加身,但雪豹的生存目前依然面臨諸多威脅。

圖源snowleopard.org

比如氣候變化,全球氣溫上升會嚴重影響高山棲息地的生產力,使得物資本就不富裕的山區環境更加匱乏,雪豹的自然獵物物種也會減少,進而引出雪豹受威脅的第二個原因:人類與野生動物沖突造成的報復性捕殺。

圖源bulletin

由于自然中可獲取的獵取減少,雪豹有時候也會捕食當地牧民家中的山羊、馬和牦牛,進而引發牧民的報復性捕殺,還有一些針對其他物種(如狼、喜馬拉雅麝等)投毒或陷阱,也會誤殺雪豹。

此外,偷獵、棲息地喪失也是雪豹這種大型貓科動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

為此,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開始保護珍稀野生保護動物,并在公眾中進行宣傳,減少人獸沖突,同時建立多個保護區加大保護力度,其中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托木爾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都是雪豹的庇護所。

圖源:第二次青藏科考隊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也發現了雪豹的身影,眾所周知這里是大熊貓的“地盤”。但它倆“井水不犯河水”,一座山頭,兩種環境,相較于大熊貓,雪豹的棲息地海拔更高,它們之間的關系更像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圖源本文參考資料【3】論文截圖

而隨著自然保護區的逐步建立,相信這樣的共同保護工作會越來越成熟,雪豹也將與萬物生靈一起,訴說生命的奇跡。

來源: 知識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