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論文研究結果表明,蚯蚓每年貢獻了超過1.4億噸糧食,凸顯了蚯蚓和其他土壤生物作為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性。
圖源:綠會融媒
科學家們通過分析蚯蚓豐度、土壤性質(質地、pH值)、氮肥投入和作物產量圖以及文獻中蚯蚓產量的響應來估計蚯蚓對全球主要作物生產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蚯蚓貢獻了全球約6.5%的谷物(玉米、水稻、小麥、大麥)產量和2.3%的豆類產量,相當于每年超過1.4億噸。蚯蚓對全球南方的貢獻尤為顯著,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蚯蚓對糧食總產量的貢獻為10%,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為8%。蚯蚓是全球糧食生產的重要驅動力,投資于支持蚯蚓種群和整體土壤生物多樣性的農業生態政策和實踐可以極大地促進可持續農業目標。
蚯蚓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工程師,通過影響土壤結構、水捕獲、有機質循環和養分有效性來影響植物生長。它們以死去的植物為食,釋放養分的速度比土壤微生物本身快得多。它們還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當蠕蟲消化植物物質時,它們會分泌出微小而穩定的顆粒團塊。與蚯蚓的洞穴一起,這些聚集體使土壤更具滲透性。這使得雨水可以被吸收,使根系更容易生長。
蚯蚓還被證明能促進植物生長激素的產生,并引發作物對常見土壤病原體的有效免疫反應。盡管蚯蚓和其他有益土壤生物被廣泛認為是健康土壤的指標和建設者,但它們對全球農業生產的潛在貢獻仍然知之甚少,然而,這些知識對于創新新的農業生態做法和政策至關重要。
研究報告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286-7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代表平臺觀點)
整理:YJ 審核:Samantha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