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第三大癌癥,它的致死率僅次于肝癌和肺癌。我國胃癌的發病率是歐美國家的10倍。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的患者大約有67萬人,而每年死亡的人數近50萬人。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雖然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25%。
有調查數據表示,80%的胃癌發現時已是晚期。胃癌之所以難治,是因為往往在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了,主要是因為它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且容易被誤診。但胃癌早期并非完全無跡可尋,如果提高警惕,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具體說來,如果出現以下癥狀,應高度重視并及時去醫院檢查:
長期貧血,要注意!胃癌的潰瘍面會長期小量出血,加上吸收功能下降,很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貧血。
經常惡心,千萬別忽視!早期胃癌患者少數人會有泛酸、惡心、嘔吐等一些消化道癥狀。當胃癌繼續進展時,還會伴隨著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情況。
一直胃痛,一定要去檢查!胃部疼痛和體重的明顯減輕是胃癌發展期時的最常見的表現,患者容易感覺疲乏、倦怠,還時常伴有食欲下降,身體乏力等情況。
這些癥狀雖然并不意味著就患有胃癌,但當上述癥狀持續不緩解時,就應該前往醫院請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通常需要進行胃鏡及病理檢查。
胃癌可分為手術切除的胃癌以及已經發生擴散不能手術治療的晚期胃癌。如果可以通過手術完整切除腫瘤,應該進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術前先進新輔助化療——手術——術后輔助化療的模式,以提高手術切除率和延長生存期。早期癌癥只要及時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80%-90%。
對于不可切除的胃癌,應采取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一般先進行4到6周期全身化療后,根據療效和疾病侵犯范圍,決定適當的局部治療手段。
胃癌是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惡性腫瘤,隨著胃癌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們應該對胃癌引起足夠的重視。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份胃癌預防手冊,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胃癌發生。
首先要營養均衡,吃新鮮的食物。常言道,胃病都是吃出來的,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助于胃的健康。生活中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優質蛋白,如魚、蛋、奶等,少吃油炸食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做到營養均衡。同時,少吃腌制食品,如咸菜、熏肉、臘腸等,這些食品中均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具有很強的致癌性。
此外,吃剩飯剩菜的習慣,也要改掉。剩飯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大大增加,即使經過再加熱,亞硝酸鹽含量也無法降低,同樣會增加胃癌風險。
還要注意衛生,警惕幽門螺桿菌感染。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不注意衛生,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而且多數人感染后沒有任何癥狀,常常被人忽略。
健康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般問題不大。但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胃糜爛并多發潰瘍的患者,感染上幽門螺桿菌,建議做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并盡早做胃鏡檢查,以排除患胃癌的可能。
由于幽門螺桿菌傳染性較強,傳播途徑是通過飛沫傳播,因此聚餐、接吻、母嬰、進食被污染的食物和水都有可能傳染。外出就餐時,應注意講究飲食衛生,選擇干凈的就餐環境為好。
同時,還需要戒煙限酒。吸煙會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為吸煙時少部分煙霧會隨著吞咽動作進入胃內,直接和胃粘膜接觸。煙霧中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粘膜,破壞胃粘膜屏障,促進胃炎、胃潰瘍形成,并延緩其愈合,而經久不愈的胃潰瘍也是胃癌前的病變之一。
飲酒對胃的刺激更明顯,特別是空腹,沒有其他食物殘渣保護的情況下,對胃黏膜的刺激損傷特別的大,使得胃粘膜細胞發生改變,造成胃炎,導致胃酸缺乏,使得細菌繁殖加快,促進亞硝胺等致癌物的合成。
此外,食物中某些致癌物本來不宜吸收,酒精卻是這些物質的良好溶劑,飲酒也促進了某些致癌物質吸收。
雖然,我們還在攻克癌癥的道路上,艱難前進著。我們一定要堅持早發現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我們還要積極去預防癌癥的發生。
千萬別為了節省,吃剩菜,這樣對身體真的不好。今天的日常自救指南就到這里,歡迎大家轉發留言,我們下期再見啦!
參考資料:
1.胃癌有哪些主要表現?[J]. 上海預防醫學, 2002(7):311-311.
2.佚名. 胃癌預防是關鍵[J]. 農村科學實驗, 2012(5):44-44.
3.柴寧莉. 值得收藏的胃癌預防手冊[J].健康世界.
4.張小田. 胃癌的預防、診斷及治療[J]. 癌癥康復, 2012(1):15-18.
來源: 澤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