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熙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張海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提到體檢,很多人有不少疑問,其中關于胸片和心電圖的問題或誤區尤為突出。

有人說胸片輻射大,最好不要做;也有人說心臟沒有不舒服,沒必要做心電圖。

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胸片和心電圖的相關問題吧。

一、胸片、胸部CT的輻射有多大?哪個好?

正常情況下,拍胸片是非常短時間地暴露在放射線下面,這個放射線的強度其實特別小,跟我們周圍的一些放射環境差不多。因為我們在看電視、坐飛機、坐船,或者用手機的過程中,也會有一定的放射線,所以拍胸片這個放射線基本上接近于一個本底的放射,對身體的影響是不大的。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我們如果每年做一次體檢,偶爾去接受這個放射線是沒問題的,但是短期內如果有備孕計劃,或者是已經懷孕的女性或者是兒童,我們建議要謹慎地選擇這種放射性檢查的項目。

另外就是胸片和CT的選擇,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胸片的原理實際上就是X線透過胸部然后投射到后面,是一個透視效果,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的密度,X線通過它們就會有不同的表現。通過這樣的一個圖像,我們判斷它有沒有一些病變。當然,X線從前往后投射的時候,胸骨、肺和心臟是有重疊的,所以我們在判斷胸片結果的時候,要考慮到各個因素,包括重疊的因素。

現在我們有更先進的技術,可以對整個胸腔的病變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就是胸部CT。

CT的全稱叫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也就是說CT的檢查原理,它不是這樣的一個投射,它是將我們的胸腔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進行平掃,把我們的胸部切成了很多層,每一層有什么病變都可以反映出來,所以這樣就避免了重疊的效果。

所以CT能夠發現胸片所不能發現的更詳細的一些信息,包括很多的肺部小結節,在使用了CT檢查以后,發現率還是挺高的,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可能有50%以上的患病率。

肺部的小結節和其他系統的結節一樣,大多數都是良性的,有個別可能是肺部腫瘤、肺癌。通過CT可以非常早期地對結節的性質、大小、形狀等進行判斷,分析它是更傾向于良性的,還是更傾向于惡性的結節。

如果是傾向于惡性的,可以非常早期地發現這些肺部腫瘤,從而采取介入或者手術的治療方式把它切除。

當然胸片也可以發現腫瘤,和CT相比,其實如果在胸片上看到的腫瘤,一般都相對來講要大一些。不同的檢查技術,有不同的局限性,胸部CT能夠更早期地發現肺部的結節。

當然CT整體的輻射量可能要比胸片稍微大一些,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體檢機構采用的都是低劑量CT,盡量將CT的放射劑量降到最低,用能保證清晰顯示圖像的這樣一個劑量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常規體檢做低劑量CT,對身體基本上也是沒有什么影響的。

二、心電圖能發現哪些問題?竇性心律是什么意思?

心電圖是健康體檢基本項目的一部分,心電圖可以了解心臟的一些電活動,通過這些電活動能夠發現心臟的某些異常。

心電圖報告中,很多時候會顯示竇性心律。很多體檢者不太了解這個竇性心律,還以為是異常的,實際上竇性心律是正常的心臟節律,也就是說是我們的心臟“司令部”正常發出來的一種節律。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果“司令部”的工作狀態發生了改變,不能正常工作了,就不是竇性心律了,所以我們首先要告訴體檢者,竇性心律是心電的一個正常的節律。

在竇性心律的前提下,也可以出現一些心電圖的異常,比如早搏。通俗來講,早搏就是心臟還是由“司令部”控制,但是可能在“司令部”控制的基礎上,有其他的起搏點會引起心臟的一次跳動,也就是不完全受到司令部的控制,但是這種影響不大,還不會干擾到“司令部”整體對心臟節律的控制,只是出現一個過早搏動。

我們也可以看到,心電圖上的早搏可以是房性的,也可以是室性的。

如果早搏發生的頻率不高,我們叫偶發早搏。如果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要考慮是不是最近比較勞累,壓力比較大,或者有沒有基礎心臟病的情況。

如果早搏是頻發的、比較多的情況,我們就需要到專科做進一步的檢查,比如24小時的動態心電圖。

我們在體檢的時候,大概只記錄10秒鐘左右的心電圖長度,要想全面地去了解早搏的狀態,就需要有更長時間的記錄,來看一下早搏到底是什么樣的性質,它的頻率是多少,對我們的身體有沒有更大的影響。

同時心電圖其實還可以發現一些可能比較嚴重的問題,有些甚至是威脅生命的問題,比如心電圖可以發現快速的房顫和急性心梗,盡管這些人在體檢過程中沒有癥狀,但在心電圖上已經表現出非常嚴重的情況。如果不處理,就有可能發生更嚴重的情況,比如猝死。所以通過心電圖的檢查,也可以發現一些比較緊急的情況并及時處理,避免一些風險。

所以心電圖的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不能因為我們平時沒有心臟的不舒服,就忽略這項檢查。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