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厲彥虎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 主任醫師
審核:梁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脊椎骨質增生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很多人想通過吃藥來解決骨質增生,也有好多老人在公園里通過撞樹來緩解骨質增生。
其實大家對于脊椎骨質增生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脊椎為什么會增生。
一、脊椎為什么會骨質增生?
脊柱整體是一個波浪形,再加上各椎骨間的“小彈簧”,也就是椎間盤的輔助,形成了一個“大彈簧”樣的結構。
椎間盤突出或者關節退變后彈力就會下降,力學結構失衡,關節就會紊亂,就會導致椎體間不穩定的錯動。脊髓神經受到異常張力時,就會動員周邊的韌帶、肌肉來保護它,這是脊柱的自我保護機制。韌帶、肌肉會通過向心收縮來穩定椎體關節,椎體間韌帶附著在椎體邊緣,長期受到撕扯,繼發末端的病理改變,并逐漸硬化,形成增生,俗稱骨刺。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增生的目的是為了穩定關節,所以說增生在某種情況下還是有益的,這是身體自穩的一個過程。當然增生到一定程度,整個韌帶會硬化、鈣化,整個關節會融合在一起,關節會僵硬,活動度會下降,但是其目的還是為了關節穩定、保護神經。
椎體之間的韌帶在椎管周圍,前邊有后縱韌帶,后邊有黃韌帶,韌帶硬化以后會增厚,就會對椎管造成擠壓,導致椎管狹窄,神經就會受到擠壓,合理的牽拉鍛煉,可以緩解緊張的神經。
老人去公園撞樹,認為硬化出來的骨刺可以撞掉,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撞樹會對椎體關節進一步造成損傷,韌帶會進一步硬化,加速椎管狹窄。
所以老年人不適合過度的運動和活動,比如通過拍打、扭轉關節,想讓關節松下來,這是不可取的,反而只會增加對神經的撞擊,進一步造成傷害,影響脊柱的自穩。
二、哪些運動有利于維護脊柱健康?
過度運動或者極限運動會使肌體形成酸性環境,損傷椎間盤;過度扭曲椎體關節,造成椎間盤纖維環被反復撕扯,也會導致其慢慢撕裂,造成損傷,所以過度運動對椎間盤是不利的。
但久坐不動,椎間盤呼吸機能受到抑制,彈簧功能退化,也會加速椎間盤退變。
脊柱喜歡平衡運動,比如上肢和下肢協調的平衡運動。如果長期一面受力,脊柱過度向一側旋轉,那么椎間盤損傷是不可避免的。過度旋轉以后沒讓關節復位,時間長了關節就會扭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從運動來講,要選擇平衡的運動,比如健步走、跑步、游泳、打太極拳等。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不平衡運動,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保齡球、射箭射擊,就是始終朝向一個方向的運動,對脊柱來說是單面的扭轉運動,時間長了脊柱會側彎或者旋移,椎體間的神經、血管也會扭曲。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然如果運動量、運動強度控制得很好,并且運動之后做一些牽拉訓練,使關節的力線恢復平衡,那么也不一定會造成很大的損傷。比如打羽毛球,一打打幾個小時,中間沒有做一些放松運動,運動后也沒有做關節的牽拉訓練,日積月累,脊柱關節會逐漸側彎,這是非常有害的。
三、長期戴護腰保護腰椎有效嗎?
長期彎腰或者長期伏案工作,腰部受力是非常大的。因為腰兩側缺乏合理的結構來支撐它,導致腰椎的結構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姿勢控制很重要。
在伏案工作時可以在腰后面加個墊子把腰托起來,這樣腰部結構相對更穩定一些。二郎腿姿勢是非常有害的,身體往一邊擰著坐,椎間盤會往一邊突出,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圖4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所以要想保持腰椎穩定,除了工作時體位要保持端正以外,工間還要做核心肌肉的鍛煉,使腹肌、側腹肌、膈肌、骨盆肌都得到訓練,讓腰椎周圍的肌肉來加固和穩定腰椎。
椎間盤突出時佩戴護腰會感覺舒服一些,是因為腰椎穩定了。但長期佩戴護腰會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外部力量長期加固之后,自身的肌肉會退化。所以建議除了急性炎癥期以外,盡量不要佩戴護腰,用自身的肌肉來穩定腰椎是最好的。比如站立時盡量保持收腹提臀的姿勢,這也是自我核心鍛煉的一個方法。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