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站的高,看的遠”,太空偵察先天的優勢決定了它站的足夠“高”,但僅僅高度有優勢明顯是不能支撐起整個偵察和情報網絡的,這就需要大量的偵察科技介入并發揮作用。
信息,是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能否控制戰場信息主導權已經成為奪取勝利的關鍵。我們傳統的人力偵察、空中偵察等軍事偵察手段由于受到環境限制,很難適應未來的戰爭形勢。相反,在空間廣闊的太空,航天偵察卻具有偵察范圍廣、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更無需考慮國界和天氣條件,可以做到全區位、全時段、全氣候下的偵察。
如果要完成這一大的計劃,需要有三個重要環節和發展方向,一是擁有數量足夠且功能明確的航天偵察衛星,二是構建太空偵察的主管及維護運營、信息處理機構,三是擁有健全的情報分發機制,各軍種之間溝通順暢、配合默契。
太空偵察主要依托的載體是環繞地球運行的多個偵察衛星,并依托地面的數據處理中心,構成光學、電子、雷達一體的完備天基偵察體系。當然,想要太空偵察發揮效用,還需要構建跨多部門、多機構的高效聯動航天偵察機制,這樣在未來戰場便可提供強有力信息支援。
可以預見的是,以新型微型偵察衛星為基礎,覆蓋全球的星鏈構建非常重要。傳統的系列衛星如成像分辨率等關鍵技術指標雖然很高,但卻存在研制周期長、成本高、易受打擊、全球覆蓋難度大等問題。而借助光電技術的發展,打造微型偵察衛星并鏈接成網,不僅因為其研制周期短、單價低、應急發射快的特點,更是因其數量龐大,即便單個衛星遭到毀傷打擊,依然不會影響太空偵察效果,體系抗打擊能力強。以小型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為例,它是分辨率較高的相干成像雷達系統,通過天線給物體發射能量,同時也接收能量,全部的能量都通過電子設備記錄下來,最后形成圖像。
太空偵察技術在當下就有成功案例,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已經逐漸意識到一個先進衛星系統對于戰場的重要性。現階段,俄軍需要一個全天候衛星系統用于戰場信息獲取,而烏克蘭軍隊通過利用美國提供的星鏈終端構建起了一個強大的指揮網絡,給俄軍造成不小的麻煩。尤其是將美國的星鏈與烏克蘭無人機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小范圍內的“空天信息協同”。美國甚至也有包括“探路者”太空偵察衛星系統在內的一系列太空情報網,由波音公司打造,以增強美國在軌道上檢測和跟蹤太空物體的能力。
此外,太空偵察技術還有一個方向是軌道飛行器。以美國發射的X-37B軌道飛行器為例,它由火箭送入太空,可運行在地球衛星軌道上,完成偵察任務后能夠重返大氣層自動返回地面——某些程度上有些像美國早些時候使用的航天飛機,但它的目標是執行偵察任務。它可搭載高分辨率光學成像、雷達成像等偵察設備,通過變軌靈活調整重訪周期。還可作為“空天母艦”,攜帶小型光學成像衛星,將其釋放至固定軌道上。
太空偵察技術的發展依賴于光學、SAR、電子偵察等多技術手段的協調與配合,太空偵察技術效果的實現需要偵察職能機構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太空偵察技術在未來可以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戰略、戰術情報支援,在多次局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已可一窺其實力。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