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真菌、放線菌等病原微生物,多數肉眼不可見,需要依靠顯微鏡放大后才可見,我們稱他們為“鏡下小精靈”。

他們無處不在,有些可應用于農業或工業,對人類有益,但也有淘氣的壞蛋分子,可引起人體感染,導致疾病。

人們如何能知道自己是感染了哪一種病原微生物呢?

我們除了進行相關臨床檢驗外,還可以通過培養的方式發現感染源頭。因為病原微生物真的是太過微小,如不經培養,在人體內很難找到感染的真正“元兇”那么,他們是否可在體外培養呢?答案是肯定的。

臨床檢驗人員將病原菌放置在體外適應的環境中,讓其大量生長,從而達到檢測的下限,再通過實驗室的方法檢測,便可進一步給臨床醫生提供有效信息,指導使用何種抗生素最有效。

不僅如此,這些經過體外培養的小精靈,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繁殖后,還能夠創作出別樣之美,培養出“名勝古跡”。

下面這些精美的圖就是他們的杰作:

安慶師范大學學生用真菌畫出松鶴長城取名《國魂》,展示了微觀世界之美

這一幅幅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便是常見細菌或真菌在培養基上生長的景象,是多個菌體細胞融合在一起的身影。

1 什么是培養基?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這些呈現不同色彩、形態各異的小精靈們均能在圓形或方形的小板子上生長,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個神奇的板子正是培養基。

培養基是人工體外培養細菌的平板,為小精靈們提供了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包括: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等。它的基本成分就是瓊脂粉,制作后的培養基Q彈Q彈的與果凍相似。

實驗室應用的培養基種類很多,按用途不同,可分為基礎營養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鑒別培養基等。

那這些培養基都有什么區別呢?

基礎營養培養基:在基礎培養基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血液、生長因子等,可供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在其中生長;

選擇性培養基:里面含有抑菌劑,標本接種于此類培養基后,由于抑菌劑的選擇性抑制作用,使非目的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利于了目的菌的增殖或分離;

鑒別培養基:在里面加入某一反應底物和指示劑,以區別某些微生物的特性從而鑒別之。

瓊脂粉

實驗室部分培養基

2 為什么培養基上會形成不同圖案?

小精靈在培養基上怎么會呈現不同顏色、不同形態呢?

這是由于細菌或真菌的種類不同,因此呈現的顏色和形態有所差異。

舉個例子,我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呈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用到的就是顯色培養基(一種鑒別培養基):呈現出綠色的是白色念珠菌、藍色的是熱帶念珠菌、紫色的是光滑念珠菌、粉色的是克柔念珠菌。

3 如何制作培養基?

培養基為小精靈的千姿百態提供了重要基礎,是小精靈的營養源泉,培養基的好壞也將對小精靈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培養基的制作便顯得格外重要。

制作培養基需進行**“稱量-融化-滅菌-冷卻-倒平板”**這幾步操作才可完成,全程應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培養基的PH、厚度等均是影響質量的重要因素,制備完成后,需要做相應的質量控制來驗證配制的培養基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存在污染,然后才能應用臨床。

同時注意要在培養基有效期內使用,一般普通培養基密封滅菌后放置在2~8℃冰箱內可以保存2~6個月不等;實驗室內自制培養基一般4 周左右;還有部分培養基需要現用現配。

在取用培養基的時候,需要檢查培養基中是否有雜菌生長,顏色質地是否有改變,是否出現了干燥,如果出現了這些異常,就不要繼續使用了。

稱量

融化

滅菌

冷卻

倒平板

當然,除了培養基以外,大氣環境如氧氣和二氧化碳等也對小精靈的體外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里還需提醒大家,并非所有的“鏡下小精靈”**均可體外培養,**如耶氏肺孢子菌等在體外則不可培養,一些病毒還需要禽胚或細胞培養基,他們的檢測要點有機會再繼續給大家分享哦!

編輯 丨劉洋 趙娜

審校 丨李娜 李玉樂 董哲 李慧文

監制 丨吳文銘

【版權聲明】

《協和醫學雜志》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歡迎轉載、引用,但需取得本平臺授權。如您對文章內容及版權存疑,請發送郵件至medj@pumch.cn,我們會與您及時溝通處理,本文內容僅供交流、學習使用,不以盈利為目的;科普內容僅用于大眾健康知識普及,讀者切勿作為個體診療根據,自行處置,以免延誤治療。治病就醫相關需求請于北京協和醫院APP線上或線下就診。

來源: 協和醫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