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貴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會主任委員
審核:劉京山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主任醫師
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細胞變性、水腫和壞死的一類病毒性疾病,特指甲、乙、丙、丁、戊這五型,并把它定位為是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那么,對于乙肝,你了解多少呢?
一、感染了乙肝病毒就是得了乙肝嗎?
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導致的肝細胞損害的一類傳染性疾病,但乙肝病毒陽性的人群并不一定都有肝炎,這是乙肝非常重要的特點。
乙肝是免疫介導的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發不發病不僅僅取決于病毒,還在于機體的免疫系統對乙肝病毒是否有攻擊性,就像打仗一樣,病毒是一方,機體免疫是另一方,肝細胞是戰場。
如果機體免疫去攻擊乙肝病毒,肝細胞就會被破壞,就會出現肝炎、肝損害。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假如機體免疫不去攻擊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會在體內復制,病毒量會很多,但不會破壞肝細胞而導致疾病進展,就沒有肝炎。
所以感染乙肝病毒只是疾病進展的因素之一,機體免疫是另外一個因素,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等于就一定是乙型肝炎,取決于機體免疫狀態的強弱。
比如得重型肝炎和肝衰竭的都是年輕力壯、身體非常好的人,他們的免疫非常強,會快速攻擊乙肝病毒,試圖把病毒清除掉,而在這個過程中,導致了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出現肝衰竭。從這方面來看,機體免疫其實是把雙刃劍。
因此,乙肝病毒感染后哪些是病人,哪些是病毒攜帶者,哪些是穩定者,是要區分對待的。
慢性乙肝需要抗病毒治療,而其他部分人群需要隨訪觀察,若出現疾病進展表現則及時治療。
有些特殊情況,只要是乙肝病毒陽性就要治療,包括家族中有肝硬化或肝癌史、肝組織學檢查有明顯炎癥和肝纖維化、肝臟無創性肝纖維化指標高、以及乙肝病毒導致肝外表現,比如乙肝病毒相關性腎小球腎炎等。
還有些情況,只要HBsAg陽性就要抗病毒治療,包括乙肝失代償性肝硬化,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藥、丙肝小分子治療,乙肝導致的肝衰竭,乙肝導致的肝癌及乙肝肝移植等。
二、乙肝是怎么傳播的?
乙肝是通過血液和體液途徑傳播的,包括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水平傳播主要是通過輸血、血制品、破損傷口接觸了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液、醫療性操作和性接觸等導致傳播。
一般皮膚接觸是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的,因為正常的皮膚黏膜具有保護力,經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不會感染。
但是如果皮膚破損了,接觸了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液,尤其是病毒載量很高的患者,唾液、淚液里都有一定量的病毒,少量病毒進入體內就會造成感染。比如紋眉、穿耳洞、紋身、不潔注射等,都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傳播;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可能也會被感染。
目前,因為對輸血源控制得非常好,輸血感染乙肝的風險已經基本消除了。
性傳播,包括同性、異性都有可能,性傳播風險也比較大。
垂直傳播是指從母親到孩子的傳播,或稱母嬰傳播。若在分娩時母親病毒載量高,則母嬰傳播概率高。目前,通過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或聯合抗病毒藥物降低母體病毒載量,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做到零傳播。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三、乙肝會有哪些危害?
乙肝的危害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部分乙肝會發展為重型肝炎,也叫肝衰竭。
肝衰竭分為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肝衰竭的患者病死率比較高,因為大量肝細胞壞死后,導致肝臟不能發揮其合成、代謝、解毒等功能,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大出血、嚴重的腹水、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和感染等,危及生命。
第二,導致肝硬化。
肝臟反復炎癥壞死和纖維組織增生,慢性進展后會出現肝硬化。肝硬化分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失代償期肝臟不能正常工作,會出現各種并發癥,比如肝性腦病或肝昏迷、腹水、自發性腹膜炎、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肝硬化的各種并發癥都是致命的,所以要預防和控制發展成肝硬化。
第三,導致肝癌。
我國每年有30多萬肝癌和乙肝相關,乙肝導致肝癌的病死率高,危害嚴重。肝癌早期發現(3厘米內),通過介入、射頻治療等,或手術可以長期存活,晚期肝癌則預后不佳。因此,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肝癌,早期治療。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除了這三種會危及患者生命的危害,對患者身心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患者會產生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問題。
目前總體來看,乙肝通過合理的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減少并發癥,有效阻斷疾病的進展。
感染乙肝病毒后,建議到醫院感染科或肝病科檢查評估,積極抗病毒等治療,可以阻斷疾病進程,減少危害。若暫時不需要治療也要定期檢查,發現疾病進展及時治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