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雖然肺炎支原體感染占比不少,但從整體來看,病毒仍然是當前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常見的病毒包括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

而阿奇霉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也是不合理的。

加之兒童年齡小,臟器功能發育不健全,濫用藥物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良反應,阿奇霉素是處方藥,屬于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應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規范使用,包括劑量合適、療程適宜、給藥途徑正確等。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在兒科臨床一直存在,由此導致耐藥菌株的增多已成為臨床醫生不可回避的難題。臨床上,兒童易發生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呼吸道感染,也是應用抗菌藥物最多的群體之一。因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免疫機能發育尚未成熟,臟器功能不完善,藥物在其體內的代謝、排泄過程與成人不同,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擾亂機體微生態、促進耐藥菌株產生。

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抗菌藥物的使用
問題一:用藥指征美國一項病原學研究發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中病毒占73%,細菌感染較少見。病毒是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也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且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程多有自限性,臨床應以對癥治療為主,不應常規使用抗菌藥物。

問題二:抗菌藥物的選擇生活中,頭孢類尤其是第三代頭孢類的使用率較高,經驗用藥多見,針對性不強,易導致菌群失調。部分家長會從藥店自購氨基甙類、喹諾酮類等兒童不宜使用的抗菌藥物。

研究顯示,臨床上兒童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應首選青霉素類。

問題三:抗菌藥物的聯用小兒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范圍相對較窄,門診多為輕中度感染,一種抗菌藥物大多可以有效控制。兩種抗菌藥物聯用處方來自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藥店自購使用的占二聯用藥65%,缺少病原學依據。

在兩種抗菌藥物聯用品種中多以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為主,但是頭孢菌素與青霉素均屬β-內酰胺類,作用機制類似,其聯用與單獨使用的臨床療效并無顯著差異,且聯用可能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還可能會打破導致患兒的腸道微生態,導致機體處于失衡狀態。大環內酯類與頭孢菌素類等聯用,前者迅速阻斷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使細菌基本處于靜止狀態,致后者快效殺菌作用減弱,因此也不推薦聯用。

兒童不合理用藥常見原因
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受專業人才和設備等條件的限制,病原體送檢率和檢測陽性率較低,是臨床經驗用藥主要原因之一。

醫生部分醫生特別是私人診所醫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干擾,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指征把握不到位,在缺乏病原體檢測、未進行藥敏試驗等情況下經驗給藥,甚至因臨床療效不滿意頻繁更換抗菌藥物,導致無指征和不合理藥物聯用。

家長促成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家長對抗菌藥物的認識不足。急于求成,迷信網絡,在對抗菌藥物的藥理作用和不良反應缺乏了解的情況下,主動要求醫師使用、更換抗菌藥物,干擾診療,甚至不遵醫囑,自行購藥,或輾轉多家衛生醫療機構重復就診,導致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聯用比例偏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耐藥菌株產生,加劇患兒不適感受,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浪費醫療資源。

目前,國內眾多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不足百種,90%的藥品沒有適宜的兒童劑型。說明書中兒童用藥相關信息缺乏,藥品外觀、給藥裝置、口感等不能滿足兒童需求,也是造成抗菌藥物選擇范圍窄,反復使用的原因之一。

參考內容

1.劉星曄, 李安君玥.呼吸系統藥品說明書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統計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23,25(10):86-89.

2.項華俊.1000張兒童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處方中中成藥使用調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3,31(19):50-52.

3.李玲,曾敬其,楊艷君.兒童中成藥在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中的用藥特點與成分特征[J].中草藥,2023,54(3):859-867.

4.王桂玲,耿雨作,王媛媛.298例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探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21,13(1):80-84.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