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會長
審核:劉昌偉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有過這樣一個病例:有一位乘客坐了幾小時飛機以后,在直立起來的時候突然發生了猝死。
追蹤原因是由于他長時間坐飛機,沒有活動,又沒有進水,導致下肢深靜脈形成了血栓。當他站起來時血栓脫落,栓塞到肺動脈上,導致肺栓塞。
后來把下肢深靜脈血栓這個病也叫做經濟艙綜合征。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因為經濟艙座位相對狹小,有的是一排5個座位,活動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尤其是坐在里面的乘客,要想出來不是很方便,往往不太愿意麻煩別人,盡量能不出來就不出來,為了減少內急,就會盡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活動范圍很小,本身血流速度就會減慢,再加上不喝水,血液黏稠度就會增加、濃縮,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稱之為經濟艙綜合征。
一、下肢深靜脈為什么容易形成血栓?
下肢靜脈分兩大類,一大類就是表淺能看到的淺靜脈,比如大隱靜脈、小隱靜脈,這些在表淺能看到,尤其是人比較瘦的時候,能看到表皮這種淡藍色的,甚至是突出于體表的這些血管,通稱為淺靜脈。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深靜脈往往是跟動脈伴行的,在肌肉間隙當中,特點有:第一、它的位置比較深在;第二、血管直徑比淺靜脈明顯要粗,而且整個的血流速度是受瓣膜影響的。
正常人的瓣膜應該是單向的閥門,由于重力的作用,再加上本身靜脈的壓力低,也就在6-8厘米水柱水平,不像動脈有一個高壓的擠血作用,可以克服地心引力。靜脈血流克服地心引力往往很難,所以正常人的下肢有很多對靜脈瓣膜,防止血液倒流或者逆灌。通過肌肉活動擠壓,把血流一股一股地往上擠,瓣膜兜住血流,它是反流不回來的,所以只能單方向地走,就跟門只能單方向開是一個道理。
瓣膜出現問題了,比如關不嚴了,或者血管壁損傷瓣膜沒法關了,腿部的墜積性血液就會增多,就會引起靜脈回流障礙,形成血栓。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另外長時間不活動、缺水,導致血液濃縮,也跟血栓形成有非常重要的關系。還有激素水平的改變,比如服用避孕藥,激素水平變化導致凝血機制變化;盆腔壓力增高,比如妊娠中晚期,盆腔腫瘤壓迫等,這些都是容易引起血栓的高危因素。
總的來說,血栓形成與三大因素密切相關,一是凝血機制改變(高凝狀態),二是靜脈壓力增加,血流速度減慢,三是血管壁損傷(易導致血栓形成)。
下肢深靜脈血栓,由于是發生在深靜脈,血管口徑粗,血栓形成量比較大,所以血栓一旦脫落,發生肺栓塞且導致生命危險的幾率非常高。
相對來講淺靜脈發生肺栓塞的幾率一般比較低,所以一般來講更多地是關注下肢深靜脈血栓。
二、怎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長時間坐著、站著或臥床的人,怎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幾個辦法:
自己能夠主動運動的,比如乘坐經濟艙長途旅行,尤其是國際航班的乘客,即便不站起來活動,至少也要保持一定量的水分。機艙里由于空氣對流的原因,濕度是很低的,本身水分就容易丟失,如果再不及時補充水分,容易導致血液濃縮。
即便不站起來活動,也可以做一些主動的足部背屈、伸直的往復運動,或者是經常用手擠壓一下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或者是做一些屈伸腿的動作,把腿伸直,再內收,再伸直,再內收,或者做一些翹腳尖的動作。
圖4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比如打麻將,坐在桌子旁一坐四五小時,最好一個小時能起來活動活動,最長不要持續超過兩個小時。
長時間固定姿勢站立的,比如外科醫生、門衛等,一般固定姿勢站立不建議超過兩個小時,就要活動或休息一下。
所以能自己主動活動的,要增加一些主動的運動,站起來走一走,腿部的伸屈、勾腳,這些都可以,實在不行用自己的手揉一揉腿都可以。
不能自己主動運動的,比如被迫臥床,骨折、大手術后,確實動不了,或者沒有意識、昏迷的,可以用一些被動的方法,比如家屬幫助做一些腿部、足部的往復屈伸運動,或者做一些必要的肌肉擠壓運動。
此外還有一種被動運動是依靠腿部壓力輔助裝置,可以將其套到腿上,通過從腳到小腿再到大腿(即從遠心端至近心端)一段一段的壓力階梯式的機械擠壓,起到和自主運動差不多是一樣的效果。
主動運動也好,被動運動也好,都是通過外界的機械擠壓作用來幫助血液回流,預防由于長時間不運動,血液淤滯導致的靜脈血栓形成。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