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國強 航空總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徐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主任醫師
我們的眼皮是很辛苦的,因為它對眼睛起著保護作用,所以每天都要眨眼很多次。
在眼皮周圍,有一圈控制眨眼的眼輪匝肌,如果它受到一些不良的刺激,比如緊張、休息不好,可能就會導致肌肉神經發出信號,刺激眼輪匝肌收縮,引起眼皮跳動。
當然,一般對于生理性的眼皮跳動來說,當我們精神放松了、休息好了,眼皮跳動就慢慢好了。但有些疾病引起的眼皮跳動,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比如面肌痙攣。
一、面肌痙攣是怎么回事?
面神經支配我們面部的表情神經,它從耳后發出,一共五個分支,最上面的一支是顳支,支配上瞼提肌、下瞼提肌。此外還有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因為眼睛這個地方的神經興奮性特別強,所以面肌痙攣的早期表現可能就是眼皮跳,而且這種眼皮跳往往會持續3個月以上。當神經從上往下傳導,我們就可以看到患者面部肌肉的抽動,也就是嘴歪這種表現,醫學上稱之為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的發病機理,99%以上都是腦部的面神經根受到了血管的擠壓、刺激,引起神經病變,出現面部肌肉不自覺地抽動。就像高壓線一樣,高壓線外面包裹的皮被磨開了,就會形成短路,出現這種問題。
如果醫生懷疑患者是面肌痙攣,一般會通過肌電圖來明確診斷。對于感覺可能會漏診的患者,還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診。
從面肌痙攣的發病率來看,它的發生率并不低。國外統計,它每年的發病率大概是0.8/10萬,按照國外的統計數據來預估,我國每年都有一萬左右的人發生面肌痙攣。
從發病人群來看,中青年多見,孩子得面肌痙攣的情況也有,但是很少。
二、面肌痙攣和梅杰綜合征如何區分?
從發病范圍來說,面肌痙攣患者面部抽搐一般是一側,雙側非常罕見,而梅杰綜合征患者一般是雙側都會出現癥狀。
從首發癥狀來說,面肌痙攣初期癥狀以眼輪匝肌或口唇周圍間歇性不自主抽搐多見,隨著病程的延長涉及整個面部。而梅杰綜合征則多以雙眼瞼痙攣為首發癥狀,部分由單眼起病,漸及雙眼。
在臨床上,梅杰綜合征和面肌痙攣容易混淆,也可能一個病人得了梅杰綜合征,同時又得了面肌痙攣,有些癲癇,就是面部抽動,這個也得進行鑒別。
還有一些更有特點病人,是面神經核的問題,面神經核可能是長個東西,最后面部出現合面肌痙攣相似的狀態,一般通過做核磁檢查就能確診,所以有時候要注意這種情況。
當然,面肌痙攣和面癱、咬肌痙攣,包括干眼癥等疾病的癥狀,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如果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及時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鑒別,避免耽誤病情。
三、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口服藥。有一種抗癲癇的抑制劑可以控制面肌痙攣,我們國內很多醫生都給病人開這種藥,但是病人服用這種藥物之后就會沒勁。
第二,注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可以麻痹面部神經,通常是從耳朵下面打到面神經根部,也能起到抑制面肌痙攣相關癥狀的作用。
第三,手術治療。因為面肌痙攣大部分是血管壓迫導致的,只有通過手術治療,解除神經的壓迫,才能從病因上解決問題,所以目前手術是唯一一種根治性的辦法。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對于生活質量要求比較高的患者,比如講課的老師、出租車司機,如果不積極處理可能會影響上課、影響開車,所以有需要的話,他們可以選擇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
一般情況下,通過手術治療,將近70%的患者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當然,因為神經也有一個修復過程,也有30%左右的患者是慢慢恢復的。
還有個別的病人,做完手術之后,癥狀比手術前還重,其實也不用緊張。據統計,絕大部分在一年之內就能恢復,只有極個別的患者超過一年才能好。
四、面肌痙攣手術后要注意什么?
一般手術后,患者需要平臥休息,在6個小時內不能喝水;
第二天,還不能下床,但在床上要注意多活動腿,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第三天下地活動,有不舒服的癥狀,要隨時跟醫生溝通,因為有些癥狀是可逆的。
比如早期耳鳴,用點藥物,可能耳鳴就消失了,不會影響聽力。比如鼻子流清水了,可能是有腦脊液鼻漏的表現,也要及時處理。還有個別病人會出現一側頭痛、頭部發麻的表現,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處理。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