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建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主任委員

審核:董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

隨著年齡的增加,帕金森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

據調查,我國65歲以上的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大概是1.7%,這個比例還是不低的。

你了解帕金森病嗎?

一、帕金森病是怎么回事?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當然,也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在青年,甚至少年時就會發病,我們稱之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它在病理上主要表現為中腦黑質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除了黑質這個部位,現在也發現很多其他部位也會發生病變。

帕金森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以及嗅覺減退、睡眠障礙、認知減退、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抑郁等非運動癥狀。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因為帕金森病的病因不明,除了健康生活、加強鍛煉等日常預防措施,針對帕金森病沒有特別明確有效的預防方案,只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二、帕金森病怎么治療?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或手術能夠將帕金森病徹底治愈,所以無論藥物還是手術,目的都是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比如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通過藥物就可以將癥狀完全控制,服藥之后跟健康人完全一樣,我們稱之為服藥的蜜月期。

其中最基本的藥物就是多巴胺的替代藥物,比如多巴絲肼。還有一些其他藥物,包括普拉克索、司來吉蘭、金剛烷胺等,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來具體選擇。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然隨著病程的進展、用藥時間的延長,藥物的藥效就會縮短,藥效過去之后,癥狀就會表現出來,總體表現為癥狀波動,此時我們就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另外一個手術指征就是患者癥狀累及到雙側肢體,因為帕金森病多數是一側起病,逐漸累及到另一側,累及到雙側肢體的時候,基本上也有四五年的病程了,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當然,這并不是一個固定時間節點,手術治療的時機應該是一個階段,比如從四五年開始,到以后的八九年,都是適合手術的。但是不要等到臥床不起、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才去考慮手術治療。

三、帕金森病的手術方法有哪些?

帕金森病目前有兩種手術方法:

一種是毀損術,老百姓稱之為細胞刀手術,就是通過毀損腦內的病變核團來達到控制癥狀的目的。

這種手術操作簡單、費用低一些,但是只能治療單側的癥狀,而且這種毀損是不可逆的,手術風險會大一些。

還有一種手術方法是腦起搏器(DBS),它需要在我們腦內放置一個刺激電極,通過發放電脈沖控制運動相關的神經核團,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相對來說,腦起搏器的安全性要比毀損術高一些,而且可以調控,有雙側癥狀的患者也可以通過這種手術方法來治療。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然,手術干預也只能控制癥狀,并不能達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所以術后依然需要藥物治療,但是術后的藥量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減少。

四、帕金森病患者做完腦起搏器手術,就能像正常人一樣嗎?

這是大家對手術效果的一個認識誤區。

腦起搏器手術可以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但是并不能達到完全跟沒得病時候一樣的狀態,所以我們要對手術效果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除此之外,還有病人可能對腦起搏器的程控效果會有一些誤區,有些人會認為,參數調得越高越好,或者經常調控會效果更好,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一般情況下,在一年之內進行兩三次、三四次程控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經常調控。有些病人總覺得效果不太滿意,調來調去,可能最后還得回到最開始調試的那個參數,因為其他的參數都已經嘗試過了,還不如最開始的參數效果。

所以合理的參數才是最好的,而不是越高越好。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