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吃土”這個詞嗎?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吃土”,這是因為地球上95%的食物來源于土壤,土壤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陪伴了人類數億年之久,為人類提供著食物和生存空間。

土壤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棲息地之一,為植物的根、古生菌、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蚯蚓等,以及大型節肢動物和穴居哺乳動物提供極其多樣的生存環境。

研究表明,土壤生物在養分循環、調節土壤有機質、改變土壤物理結構以及改善植物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土壤生物與人類的生活和福祉也息息相關。不論是解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全球重大問題,還是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都離不開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這個重要基礎。

資料圖片:在某西蘭花種植基地,當地村民在種植基地移栽蔬菜苗

為此,2016年,國務院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系統而全面的規劃及行動部署,正式吹響了土壤污染防治的號角。

以江西贛州為例,這里被稱為“稀土之都”,但是“搬山式”的稀土開發、無序開采和雨水沖刷,使諸多廢棄礦山場地大面積裸露、尾礦堆體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嚴重,尾礦中重金屬離子隨雨水遷移至礦山下游的河流和農田,造成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和環境危害。在經歷了“郁郁蔥蔥”到“寸草不生”之后,江西開始將土壤修復作為生態環境修復的重要途徑。有關單位采用尾礦原位封存阻隔+土壤改良+先鋒植物富集技術,既減少了尾礦的異位搬運處置,又控制了尾礦中重金屬的溶出和遷移,實現了對污染物的風險管控,達到污染防治的目的。

與此同時,我國的廢舊金屬拆解基地浙江臺州,也正在進行一場土壤生態保護戰。廢舊金屬拆解業在給臺州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污染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針對土壤污染突出問題,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因地制宜,打造集花木生產、交易展示、休閑觀光為一體的花木產業綜合體,年產值數億元。

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還土壤生態一片凈土,需要我們共同行動。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認真做好廢舊鋰電池回收……每個人多一分用心,就能為土壤下各類生物的和諧共生添一分力,共同守護好我們腳下這片凈土。

審核專家:楊汝榮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來源: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