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肩痛是常見的疼痛問題,在人群中發病率幾乎100%,也就是說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可能出現頸肩痛。疼痛的部位主要有頸后部,頸肩連接區,兩肩胛骨區域及肩胛骨中間區域。疼痛有時可放射至頭部、軀干及上肢。
頸肩痛的原因
1. 不良習慣和姿勢:長時間伏案工作或使用智能手機、在床上看書、不良坐姿和睡姿、枕頭高度不合適等。緊張的頸部肌肉難以得到放松,長時間就破壞了肌肉之間的平衡,肌肉的強度和耐力下降,當需要做一些動作時,這個薄弱環節就容易崩潰,出現疼痛等癥狀。
2. 頸肩部骨關節退變: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及肩關節逐漸出現退化,關節軟骨磨損,關節運動不當時易引起疼痛。
3. 神經卡壓:頸椎的骨質增生或者椎間盤突出等會壓迫脊神經,出現疼痛、麻木、無力等表現。
4. 外傷:頸肩部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的骨關節及周圍組織損傷,治療后遺留的慢性疼痛。
5. 慢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惡性腫瘤等也可引起頸肩部疼痛。
介紹幾種自我康復治療方法
頸椎關節活動度練習
1、屈伸運動:坐位或者站立位,先低頭,將下巴靠近胸口,然后回正,再緩慢仰頭。重復10次。
2、左右旋轉運動:坐位或者站立位,保持頸椎在中立位,先向右旋轉至最大,不要聳肩,然后回正,再向左旋轉頭部,想象自己以頸椎為軸心,在用鼻尖畫圓。重復10次。
3、左右側屈運動:坐位或者站立位,先將頭向右傾斜,將耳朵靠近肩膀,保持肩膀下沉,不要聳肩。然后回正,再將頭向左傾斜。重復10次。
頸部肌肉肌力訓練
1、頸深屈肌激活:
①收下頜訓練
起始姿勢:坐位或站立位,把手指放在下巴上。
動作:眼睛平時前方,輕輕將下巴向后推至喉嚨,指導感覺后頸部的拉伸,保持5s,然后緩慢回到起始姿勢,重復10次/組,1-2組/天。
② 四點支撐抗阻收下頜練習
起始姿勢:四點支撐位,雙手和雙膝支撐,兩手分開與肩同寬,雙腿分開與骨盆同寬。頭頂距離墻面一個瑜伽球的距離,然后用將瑜伽球固定于頭頂和墻面之間。
動作:緩慢收緊下頜,使頸椎找到中立位,想象頭頂向脊柱的延長線延伸。在末端保持2s,然后用4s緩慢回到起始姿勢。每組重復10-15次,1-2組/天,每周3-5天。
筋膜球松解頸肩連接處:
先將筋膜球按壓在痛點上,然后背靠墻,將筋膜球壓在身體與墻面之間。可以上下、左右各方向進行緩慢的移動。時間為1分鐘,強度以疼痛能忍受為宜。
泡沫軸放松胸背部:
起始姿勢:坐位,慢慢向下躺,將背部(肩胛骨水平)壓在泡沫軸上,雙腳支撐,緩慢抬起臀部。
腿部發力,使背部在泡沫軸上進行上下滾動,進行1分鐘。疼痛明顯者,可以減少滾動幅度和時間。
牽拉放松胸鎖乳突肌:
坐位或者站立位,在鎖骨右側找到肌肉地連接點,將三個手指放在肌肉底部2.5厘米處,將左手放在右手手指上。
動作:緩緩向后側和左側移動頭部,直到頸部右側有輕微的拉伸感,拉伸5-10s。重復2-3次。
胸大肌拉伸:
起始姿勢:右手和右前臂抵著門框站立。手肘的位置應該比肩部略高一些。收緊腹部避免弓腰。右腳向前邁一步。
動作:慢慢地彎曲右腿,重心向前、向下。感受胸肌有輕微刺痛感即可,拉伸5-10s。重復2-3次。
斜方肌拉伸:
起始姿勢:坐在椅子上,兩腳分開一定距離,背部和腹部稍微收緊。右手伸向身后,抓住椅子邊緣。上半身向左傾斜,保持頭部豎直。右肩或右側上臂有輕微的拉拽感。
動作:將頭部靠向左側,并稍轉向右側,左手扶頭部,小心地將頭部拉向左側,拉伸5-10s。頸部和肩部感到輕微刺痛即可。重復2-3次。
以上方法供大家參考,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的訓練方法。頸肩痛重在預防,比如保持良好身體姿勢,調整合適的電腦高度,避免背較重的單肩包,適當的體育活動等。
來源: 河北醫大二院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