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榮文笙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審核:秦滿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專業委員會候任主委

口腔健康對于孩子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

很多家長認為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也不用治,等恒牙萌出來就行。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乳牙一般從孩子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6-12歲是替牙期,6歲之前咀嚼食物全靠乳牙,乳牙壞了就不能嚼東西了,影響營養的攝入,就會導致營養不良。

乳牙一旦齲壞,進展會非常快,很快就爛掉了,細菌就會進到牙根里面,沒有及時治療,進一步發展到牙槽骨里面,牙槽骨中的恒牙胚正在生長發育,細菌感染了恒牙胚,恒牙長出來也是不正常的,形態不正常,或者礦化不好。

咀嚼刺激可以促進頜面部發育,口腔衛生狀況差,不愛吃東西,或者因為齲齒疼痛,不敢咬合,那么頜骨發育就不夠完善,將來恒牙就沒有地方長,牙齒會排列不齊,或長到其他地方。

另外,6-12歲處于替牙期 ,乳牙和恒牙共存于同一個口腔環境中,齲壞的乳牙,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增加了恒牙的齲壞風險,危害恒牙健康。

所以乳牙齲壞后一定要盡早治療。

那么,為什么孩子容易發生齲齒呢?

一、導致兒童齲齒常見的三大原因是什么?

第一,含氟牙膏的使用率太低。

規范使用含氟牙膏是很安全的,預防齲齒的效果是非常明確的,長期堅持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23%-24%的齲齒。

第二,家長維護孩子口腔健康的意識太薄弱。

孩子上小學之前,調查發現天天堅持給孩子刷牙的家長,不超過10%。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手部肌肉還不是很靈活,自己還不能把牙刷干凈,也不能讓他自己擠牙膏,因為會擠過量。所以孩子上小學之前,主張家長幫孩子把牙刷干凈,這一點大多數家長做不到。

第三,不良的飲食習慣。

在飲食方面家長沒有給予很好的引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各種小零食,每天嘴巴不停地吃、喝。孩子喜歡吃的零食都是粘的、甜的,吃完粘到牙齒上面,也不去喝水漱漱口,因為有食物殘渣,細菌容易繁殖,并且產酸,腐蝕牙齒。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我們國家孩子齲齒的發病率很高,呈上升趨勢。孩子一顆牙出現齲齒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都是好多顆牙齒同時齲壞,因為口腔是一個整體的環境。

所以家長要多加關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問題,給孩子規范使用含氟牙膏;六歲以下的孩子,家長每天要幫孩子刷好牙;讓孩子健康飲食,少吃甜食,吃完后及時漱口,能有效預防齲齒。

二、怎么給孩子挑選牙刷、牙膏?

孩子要用適合自己年齡的牙刷,因為牙刷也分年齡段。

人生第一支牙刷,可能就刷兩顆小乳牙,牙刷頭也就兩顆小乳牙那么大。到一歲左右,上牙萌出四顆,下牙萌出四顆,就可以換稍微大一點的嬰幼兒牙刷。

隨著年齡增長,牙列逐步完善,牙刷頭會越來越大,到12歲左右恒牙列建成之后,就用跟成人差不多大小的牙刷就可以了。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給孩子選擇牙刷,除了注意大小外,要選擇扁平平頭的牙刷頭,刷毛選中軟毛硬度的。

牙膏唯一推薦的就是含氟牙膏,規范使用都是安全的,家長幫孩子擠牙膏,控制牙膏的用量,早晚兩次刷牙。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其實在孩子出生后,牙齒還沒萌出時,就要開始注意口腔衛生和口腔保健了。

三、寶寶沒長牙時,如何簡單有效地清潔口腔?

理論上講,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孩子吃完奶之后,牙齦上會存留一些奶瓣,所以主張即便沒長牙,每天也要給孩子清潔一下口腔。

怎么給孩子清潔口腔?簡單做法就是媽媽洗干凈手后,拿干凈的紗布蘸上白開水或者溫水,在孩子嘴巴里輕輕轉一圈就行了,把喝完奶之后殘留的奶瓣擦出來,每天清潔一次就行。

孩子從小就習慣于有人在嘴巴里轉一圈,牙齒萌出后比較容易接受刷牙,從小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四、夜間喂奶會影響孩子的口腔健康嗎?

通常孩子在4-6個月左右時,乳切牙就開始萌出了。

現在有一些研究發現,過度母乳喂養,夜奶次數超過十次,夜里吃奶次數太多,有發生齲齒的風險。

因為母乳中有乳糖,乳糖同樣會被口腔內的細菌代謝掉產生酸,就會腐蝕牙齒。

所以孩子半歲之后,希望把夜奶的次數降下來。

五、使用安撫奶嘴會造成孩子牙齒畸形嗎?

安撫奶嘴在斷奶的這一段時間,還是很有用的,就是一個心理的安慰。

圖4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但是安撫奶嘴用的時間不能太長,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堅決不能再用了,再用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牙齒畸形,頜骨發育不良導致前牙咬合不上,這是最常見的。兩歲左右開始就逐漸不要讓孩子依賴這種安撫奶嘴了。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