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23)將于11月17日—19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承辦,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 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聚焦自動化發展,擁抱智能新時代,共話產業新未來。大會將繼續為全球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的同仁,搭建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平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共促發展新機遇,引領科技新風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將在CAC2023現場作特邀報告,暢談“機器行為與具身智能”。精彩報告,敬請期待!

大會報告

鄭南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機器行為與具身智能

報告摘要:

當前,智能機器已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人與智能機器的交互、混合是未來社會的發展形態。大多數人工智能算法在與人類共存的復雜混合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分析和刻畫這些系統中人-機交互的屬性和行為特征,包括合作、競爭和協調,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而且,一些智能算法的黑箱特征,使我們很難從可解釋的層面去信任AI,這就需要從智能機器“輸入-輸出”的行為生成的關聯去尋找什么樣的AI更容易獲得人類的信賴。對智能機器行為生成的研究不僅可以提高人類對智能機器的監督和控制能力,并有助于我們構建真實世界的因果模型。
機器行為的生成與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密切關聯。具身智能是一種機器自主感知環境、學習、理解和行動的能力。具身智能強調智能程度與其結構存在很強相關性,即“身體”不是等待加載“算法”的機器,而是“身體”本身應該參與“算法”的進化。對當前人工智能而言,解決某些對人類來說屬于智力挑戰的問題可能是相對簡單的,但對看似簡單的與真實物理世界交互的行為能力依然很差。特別是人類使用較少的數據,就可以在廣泛的問題上表現出智能行為,這種智能行為往往是建立在世界模型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學習和適應,使智能體在感知、行動和環境交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組織學習機制。
本報告結合作者團隊的研究工作,討論智能機器的行為生成、發展與進化,探討如何建立世界模型,對物體、事件、事實等知識進行關聯表征,進而構建一個持續學習的系統,并進一步討論如何實現復雜、動態、不確定的場景下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行為生成,以及動態、開放環境中的人機協同的具身智能。

報告人簡介:

鄭南寧,工學博士,IEEE Fellow,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當選),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理事會成員,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理事長,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鄭南寧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系統及其先進計算架構、自動駕駛等研究,建立的視覺場景理解的立體對應的Markov模型與視覺注意力統計學習方法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代表性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1年、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6年),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2001年),以及全國先進工作者(2020年),全國杰出教學獎(2020年),陜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22年)等。其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首批資助(2000年),IEEE智能交通協會杰出研究團隊獎(2014年)等。

來源: 大會組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