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動化專業的深造

6.1、考研相關經驗

考研還是就業,是每一個本科生都會考慮的問題,保研大佬可以忽略這部分。

(1)自己需要什么?

每個人在選擇之前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果個人目標是從政、經商、對專業沒興趣、想從事一個與專業不同的工作、覺得讀研浪費時間不如去社會中歷練自我。那就不要選擇考研,至少不選本專業。因為顯然考研這個選擇并不會給你的目標帶來助力。

如果以后從事專業高技術工作,或者就是單純的因為各種目的而需要研究生學歷,那就堅定信念,選擇考研。因為這就是你需要的,

有人會說,我上了四年大學,對自己以后想干什么還沒有規劃,那我的建議也是考研,至少有兩到三年來定位自己。前提是你確實喜歡這專業。

如果既不喜歡本專業,又不清楚規劃,我個人的建議是先把考研就業放放吧,思考一下自己,規劃一下未來,再來做決定。

(2)考研和就業的利弊

①考研

優點: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學歷優勢。

缺點:兩到三年時間,考研的難度。

②就業

優點: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缺點:工資問題,崗位限制學歷。

(3)學校專業選擇

選擇學校的幾個基本原則

定下了考研的信念,下一個問題是什么?考哪里。

一般來說有幾個選擇方案:

①個人職業定位

比如,以后就打算去某個城市發展,那么選擇范圍就應該是那個城市或者城市所在省的高校。畢竟每個省的高校在自己當地的認可度知名度都比較高。

②學校的品牌實力

211,985,雙一流。目標工作需要這些,那就從211,985這些高校里選。

③專業實力

比如,想讀一個實力比較強的專業,那就翻開學科評估或者去論壇查資料,中國有一部分人熱衷于各學校專業排名,從中不難發現,你要考的專業,在中國,有哪幾個高校是業內大佬。

④難度

這個相當常見,比如,單純需要一個研究生學歷,難度不高那種,那就選個差不多的吧。

選擇學校時可以綜合以上原則,認真篩選。

(4)學碩、專碩

專業的話,依照個人興趣與個人實力,就可以選的差不多。重點是學碩還是專碩。

學碩和專碩的區別各個學校不同,一般來說有幾種情況。

①學制不同

有些學校的學碩是三年,專碩是兩年。

②培養方式不同

有些學校學碩培養主要是實驗和論文,專碩有一年的企業實習

③難度不同

大部分學校學碩考數學一,專碩考數學二。數學一比數學二多一門概率論。但是并不是說專碩簡單。有些學校的專碩比學碩的分高。

結合每個學校的特點進行選擇,畢竟考研的難度取決于選擇學校專業難度。

(5)初試準備

目標學校學長學姐聯系方式的獲取

要說除了學校的研究生院老師還有誰對這個學校這個專業考研情況有了解,那就是這個學校往年考上的學長學姐,這里介紹一下幾種聯系到他們的方式。

1.本科學校往年考上的

這個是最好的,因為他和你的經歷基本相同,聯系方式也比較好獲取,所以選擇學校有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看看往年的學長學姐都考的什么學校?

2.考研論壇,考研幫app,考研群

通過論壇等找歷年學長是一種途徑,并且如果你考的學校比較冷門,或者上幾屆根本沒有報考的,這種方式基本上是唯一途徑,不過,這種途徑有一個基本環節,就是身份識別。拿著學校的錄取名單去對照,往往能識別出哪個才是你要找的學長。

找到了往年的學長學姐,專業課和復試的問題就可以咨詢他們了,在此文不再詳述,畢竟各學校專業課重點和復試都不一樣。

6.2、專業深造方向

自動化專業對口學科為控制科學與工程,主要有以下十個小方向

(1)復雜系統

純控制理論,要求數學功底,數學功底,數學功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發展方向主要是科研人員。

(2)智能系統

偏理論,要求一定的數學功底,可以結合計算機能力搞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科研人員,程序員。

(3)模式識別

計算機類方向,偏軟件。發展方向:人工智能行業從業者,簡稱程序員。

(4)智能檢測

傳感器檢測技術方向,偏硬件。發展方向:科研人員,現場工程師

(5)系統工程

偏文科及理論,主要研究各種系統的控制,看導師,有的系統工程導師主要研究管理學。

(6)嵌入式

偏硬件,嵌入式工程師。

(7)機器視覺與機器人

機器人方向,偏硬件。對于機械基礎有要求。發展方向,機器人工程師,科研人員。

(8)生物信息處理

生物醫學工程,大數據處理。純軟件。發展方向,可以轉行碼農

(9)物聯網

物聯網涉及到網絡化控制,偏向于計算機類。

(10)導航制導

軍工,航天較多,民用的也涉及。

不同學校可能有細微差別。

來源: 中國自動化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