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汽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日常出行到短途旅游都離不開它

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現代汽車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無論是在電動化、氫能源、未來出行、量產車等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都發生著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可是小伙伴們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汽車怎么變,前窗玻璃在安裝時,其上部總是向后傾斜成一定角度。這是為什么呢?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前窗玻璃為什么要向后傾斜?

很多司機車窗為什么只開一側?

關于車窗還有哪些小知識?

汽車前窗

1、外形美觀

汽車前窗玻璃向后傾斜成一定角度可以使車輛看上去更美觀,無突兀的棱角。

2、減小空氣阻力

汽車在向前行進的過程中會遇到較強的空氣阻力,而前窗玻璃向后傾斜,能使迎面而來的空氣輕易地從玻璃上方流過。因此,前窗玻璃傾斜安裝符合減小空氣阻力的原理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大貨車的前擋風玻璃。小汽車空間雖小,但各方面設施都較全面,座椅還可放下來讓人仰躺著休息,但大貨車就不可能了。貨車行駛在路上的運輸時間比小汽車長得多,所以為了提高司機駕駛的舒適度,駕駛室只能盡可能設計得寬大一些,而垂直玻璃留出的空間比傾斜玻璃大。

3、保證行車安全

汽車前窗玻璃傾斜安裝的更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證行車的安全。

當晚上乘坐在公共汽車上,透過豎直安裝的側向玻璃窗向外觀望時,如果車內比較明亮,車里面的景物就會在玻璃上形成清晰的虛像,這個虛像會和窗外的景物重疊在一起,使人產生難辨內外的幻覺。這時的玻璃窗就像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如果汽車的前窗玻璃也是豎直安裝的,車內景物的虛像就會反映到前窗玻璃上,和車外景物的影像重疊混雜在一起,給觀察道路和車流、行人情況的司機造成視覺上的困惑,極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所以夜晚開車盡量不要打開車內的燈

那么,為什么把前窗玻璃傾斜一定角度后,就能避免視覺干擾呢?這是因為汽車前方的景物是通過光線透射過玻璃而落入司機眼睛里的,而車內景物的虛像則是由玻璃反射光線的原理被司機所看到

因此,汽車前窗玻璃經過傾斜后,它的透射光線性能幾乎不會變,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即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因此前窗玻璃前傾后便將車內景物的虛像反射到了司機視野的上方,對行車安全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

車窗開一側

開車時不開窗,車內一氧化碳濃度升高,人會產生困意,需要新鮮空氣“清醒一下”。在一般道路駕駛,打開車窗可以增加舒適性,但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宜,車窗怎么開也很有講究。

1、單側開條縫散異味

單側前車窗開啟一條縫隙,車內空氣會將煙霧或其他異味擠壓出車內。但如果車窗開啟增大,車外氣流的強勁作用力會將煙霧擠入車內,從后排排氣口處流出。

乘客吸煙時,將吸煙者一側的車窗打開,二手煙能很快排出。

2、斜對角開兩扇窗降噪

開車時打開相對的兩扇車窗,噪音聲會很大,讓人一直聽見“呼呼”的聲音,甚至說話都聽不見。

這時打開一扇前車窗和對角線的后車窗,不僅能使空氣暢通流動,對于降溫和通風也有很大幫助。而且這樣透氣聲音小,適合帶孩子出行時,讓他們安靜地睡個覺。

3、打開三扇關一扇快速換氣

最好能打開兩扇前車窗和一扇后車窗,這樣會在后排制造一個高氣壓的區域,風比較柔和,人們更容易接受,還能避免車外進入雜物,更加安全。

車窗小知識

1、車窗上的小黑點有什么用?

經常坐車的人可能會發現一個小細節,車窗邊緣有一圈小黑點。很多小伙伴都以為這個廠家的貼紙,其實這些小黑點有真正的科學用途。

我們的車玻璃跟車是用膠固定住的,在炎熱的夏天車玻璃被暴曬后,車玻璃周圍的金屬框溫度就會升高從而膨脹,這樣可能會導致車窗爆炸。冬天氣溫低,車子里面又熱,導致周圍邊框和中間的反差很大,也會有車窗爆炸的危險。而車窗上的小黑點可以保護車窗,減少外界對車窗的傷害。

這些小黑點,從窗框到中間逐漸變小,就是一種過渡,把熱膨脹分散開,使車窗受的壓力變小,減少炸裂的危險。

2、汽車天窗有哪些妙用?

? 堵車時:排尾氣

小伙伴們應該都經歷過堵車的情況,大批車輛堵在一起,排出的尾氣也是相當多,如果把側窗打開,周圍的尾氣很容易進入汽車里,這時候可以關閉側窗,打開天窗。因為天窗換氣是利用負壓原理,負壓換氣會排出車內的廢氣,而污濁空氣不會進入車里面。

? 行駛時:降噪音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暖氣開得過久會增加司機的疲憊感,但是開側窗又會產生較大風噪,當車速達到100公里時噪音可高達110分貝,而打開天窗只有69分貝,因為天窗采用的是空氣力學設計,能在開啟時降低風聲噪音。

3、四扇車窗同時開換氣效率低

有人認為,四扇車窗全打開通風換氣快。其實換氣效率低,而且行車過程中使得車內氣流方向混亂。

當車窗周圍氣流排放達到峰值,車內堆積的大量空氣很容易相互作用產生亂流,極限情況下甚至可以吹起車內質地較輕的小擺件。若有些車內固有的按鍵安裝不牢固,也有可能被吹掉,非常危險。

來源: 科普江蘇、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