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為《男性健康與家庭幸福》科普專欄開欄所寫的《關注男性健康 助力家庭幸福》短文中,曾經寫到“生物角色的規定性和社會角色的規定性在‘合謀’折騰著男人。男性從生命的開始就比女性面臨更多的磨難,從生命的磨難,到社會的磨難,再到疾病的磨難和“自找”的磨難等等,男人的一生真是有點難上加難。”那男人的“難”都是什么“難”?到底“難”在哪兒?下面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是生命的磨難

從生命孕育開始到終老之時,男人就被生命的過程折磨著。如男性受精卵沒有女性受精卵易于成活。由于遺傳的因素,男性胎兒存在于子宮中時,要經過比女性胎兒更為復雜的轉化過程。所以,男性胎兒的自然流產率高于女性胎兒。

在出生后第一個月中,**男嬰的死亡率比女嬰高30%,男嬰殘疾、畸形率也比女嬰多33%。**可見,男性的先天條件并不比女性優越,男性的素質并非天生強健。

從男女壽命來看,也為男人敲響了警鐘——**男性相對女性壽命要短。**據前蘇聯醫學界統計,蘇聯新生兒男女比例基本協調,但到老年時,男∶女為50∶100。男性的平均壽命遠不如女性長,世界各國男人的平均壽命都比女性少3~5年,美國男人少7年,俄羅斯少10年。在我國,男子平均壽命比女性短5年。據2005年“知識分子健康調查”的一個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為58歲,低于全國平均壽命10歲左右;某知識分子精英集中的地區知識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齡為53.34歲,比10年前縮短了5.18歲,在這些英年早逝的精英中絕大多數是男性。

二是社會的磨難

當夫妻離婚或丈夫意外離世后,大家可能會聽到這位妻子對才幾歲的兒子說:“兒子,今后你就是我們家的頂梁柱,這個家和媽今后就只有靠你了”。這種文化基因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易傳·象傳上·乾》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俗語言“男性是國家的脊梁”“男人是家庭的頂梁柱”。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社會評價系統為什么總是對男性高要求的根源。因而,社會就要求男性承擔更多的國家責任、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科學技術帶來了現代文明,經濟發展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但時代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競爭意識強烈,時代緊迫感強。競爭激烈、社會壓力和工作壓力大,往往導致心志過勞,**以致精神緊張、精神壓力大、情志變化過激,終使因情志之變致病者增多,男性尤為如此。**氣候變熱、環境污染、食品污染、飲食譜及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嗜食辛辣炙煿和肥甘厚味,大量吸煙酗酒等,往往影響人類身心健康而患病。

從古代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對待男女健康問題上,是典型的“重女輕男”,沒有為男性專門診療疾病的醫院,在綜合性醫院中也未設有男科,使男性有病沒處看,有苦無處說。即使是現在,為男人健康問題而投入的基本衛生設施和配備也不足,大多數醫院沒有男科,即便有也未形成規模。再者,在社會比較發達的今天,女人看婦科病光明正大,別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而男人看男科病則躲躲藏藏,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

高風險、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工作一般由男性去做,從而男性所面臨的健康危險和生命危險就比女性要高。

三是疾病的磨難

**男性的耐受力和抗病力比女性差。男性不及女性耐寒、耐饑、耐疲勞。**男人在工作中遇到阻力時,往往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女性卻少有這類反應,因而男性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高于女性。

**男人沒有女人情緒穩定,對精神壓力的耐受力遠遠低于女性。**有資料表明,男性癔病患者多于女性,自殺者男性多于女性,癲癇患者的男女之比為8∶1。許多國家精神病院的男病人比女病人要多。口吃的男女之比為5∶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被圍困和轟炸而患精神病的男人幾乎比女人多百分70%。

**男性不育癥、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疾病、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已經成為危害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譜群,**只要患上其中一種疾病,男性的身心都會受到極大的摧殘。

**近幾十年來男性精子質量下降、生殖能力總體逐漸下降的趨勢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育發生率也不斷上升。**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男性的精液質量從1981年到1996年間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降幅達40%以上;國外1938~1991年間,21個國家的男性精子數量在50年間減少了近50%、精子密度從1940年的每毫升近1.2億個減少到1990年的6600萬個;北美、歐洲等地區和國家男人的精子濃度在1973~2011年間下降了52.4%、總精子數量則下降了59.3%,并以此推測到2045年精子數量的中位數將會降低至“0”,人類可能就無法自然生育了。世界衛生組織從1980年發布第一版精液分析標準到2010年修訂出臺第五版精液分析標準時,每毫升精液里的平均精子數值從6000萬個降到1500萬個,也就是說2010年標準的每毫升精液里平均含有精子量的正常值只有1980年的1/4。

勃起功能障礙(陽痿)是一個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總體發病率為10%左右。一份中國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北京、重慶及廣州3個地區城鎮成年男性陽痿總患病率為26.1%,其中40歲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40.2%。另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山東、北京成年男性陽痿的總患病率分別為25.8%和39.1%,40歲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分別為33.83%和54.5%。美國某地11個社區40~70歲的男性中,陽痿總患病率為52%。雖然不同調查資料結果差異較大,但均顯示患病率隨著年紀的增大而上升。

2014年在國內有官方的數據統計,前列腺癌發病率為9.92/10萬,即在10萬人當中將近有9.8個前列腺癌病人,位列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6位。據專家統計,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數上升了17%。

還有一些多發于男性小兒的隱睪或睪丸下降不全、生殖器官發育不良、腮腺炎性睪丸炎等男性特有疾病,由于父母認知的問題而被忽視,最終可能導致婚后不育。

**在某些遺傳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肝病等方面,男性的患病率較高,病死率也高。**有人做過統計,大約有30多種疾病,諸如心臟病、糖尿病、血友病、胃潰瘍、色盲、禿頂、癤瘡等,都是男性多發。男性的心臟病發病率高出女性一倍。

四是“自找”的磨難

幾千年來形成的男性在社會的“絕對”地位以及與生俱來的“優勢”賦予了他們過于驕傲的心理,他們總是試圖表現出所謂的“男子漢”氣質,以免被他人小看,從而自找了不少麻煩。悲痛時往往強忍眼淚,以顯示男子漢的氣概與堅強,即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由于悲痛而流出來的眼淚中含有有毒的物質,如果硬是不讓這些眼淚流出來,它們積聚在人體內就會引起某些疾病,而情感性流淚可以排泄毒素,使流淚者恢復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而對健康有益。

當今的社會,越來越快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使得現代男人不僅在體力上透支,感覺疲憊不堪,更多的是在精神上承擔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但面臨社會和家庭產生的種種問題,男人們與生俱來的責任感讓他們要時刻保持堅強、寬容,任何時候都不能退縮,并無暇顧及人性本身脆弱的一面,即使有了問題也不愿向外人傾訴。

相比較而言,男性去看醫生的頻率較女性要低28%。一項數據表明,20%的男性從不做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理由是沒有時間或者工作太累或說有更重要的事要做;80%的男性重病患者承認,自己就是因為長期不去醫院,小病沒有發現,釀成大病,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男子的基礎代謝要比女子高出5%~7%,活力旺盛,因此男人總認為自己活力強而往往超強勞動,過多付出**。實際情況是代謝旺盛反而與壽命呈負相關。**

所以,這里要特別提醒男同胞們:千萬不要自我感覺太好,不要逞強,不能讓誤區左右自己,**要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要不斷提升自身健康素養。**同時也呼吁全社會關注“男人的健康”,切實提升認識和維護男性健康的理念并付諸行動。

欄目名稱:****《男性健康與家庭幸福

**實施主體:**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名家秦國政科普工作室

云南省中醫醫院男科與生殖醫學科

云南省中醫藥學會男科專委會

**欄目主編:**秦國政

**欄目組稿:**林煦垚

**責任編輯:**馬春麗

來源: 云南中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