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琳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副主任委員

審核:董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

解放前中國是結核大國,通過接種結核疫苗,也就是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降低粟粒性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

卡介苗是使用減毒牛型結核桿菌懸浮液制成的一種活菌苗,是預防結核病的有力武器,所以寶寶出生后,如果沒有禁忌證,建議盡快接種。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卡介苗屬于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由政府免費提供接種,如果沒有接種禁忌證,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一樣,都是在出生24小時之內進行接種,這兩種疫苗幾乎是同時接種的,卡介苗在左上臂接種,乙肝疫苗在右上臂接種。

和乙肝疫苗不同的是,卡介苗只需要接種一次,即打一針就可以,而乙肝疫苗需要打三針。

一、寶寶出生當天沒有接種卡介苗,什么時候可以補種?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各種情況,存在卡介苗接種禁忌證,比如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早產兒、出生體重小于2500克、出生時有窒息缺氧、嚴重的黃疸等,可能會推遲接種卡介苗。

這時候寶爸寶媽一定要關注這個事情,寶寶身體恢復之后盡早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補種,建議在3個月齡內接種上,因為超過3個月齡再接種,就需要進行皮試了,也就是說先進行PPD(結核菌素試驗)皮試,皮試陰性后才能接種卡介苗,這時候寶寶就要多挨一針。

如果寶寶的身體狀況,在三個月齡之內也無法接種,三個月齡以上仍然建議寶爸寶媽盡早給寶寶進行卡介苗接種。

現在卡介苗最大的接種年齡是4歲,超過4歲就不太建議再進行補種了,應在4周歲之前完成。當然,出于卡介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綜合考慮,應盡可能在1周歲內完成接種。

為什么超過4歲后不建議接種?因為寶寶可以自行活動,而且活動范圍是比較大的,很容易出現無癥狀感染,導致體內產生抗體,所以就不適合打卡介苗了。

二、寶寶接種卡介苗可能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寶寶出生當天接種完卡介苗后,當時一般不會出現什么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大約在一個月以后出現。

一個月之后寶爸寶媽會發現局部有一些紅腫,慢慢這個紅腫就會化膿、形成潰瘍、結痂,從出現紅腫到化膿、結痂,大約持續兩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寶寶大約在三月齡的時候,局部的破潰會結痂,然后痊愈,慢慢形成卡瘢。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在這個過程中,寶爸寶媽不需要特殊處理,注意清潔,防止繼發感染就可以了。在有膿包或者破潰的時候,千萬不要給寶寶擦藥,或者進行局部包扎,只需要暴露它,不去做特別特殊的處理就可以。過度干預,比如拿一些不干凈的棉棒去擦化膿或潰瘍的地方,反倒有可能引起局部感染。

如果局部膿腫或潰瘍超過了一厘米,或者是長期不愈,這時候要及時就醫。

還有的寶爸寶媽發現寶寶腋窩淋巴結腫大,有些還會形成膿包,這個時候也要及時就醫,進行局部治療。

有些寶寶可能還會出現一過性發熱,大部分都是比較輕的,一般不超過兩天,寶爸寶媽不用特別擔心,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就可以了。

過去的時候,寶寶接種完卡介苗之后,會在三個月進行復查,但是隨著國家疾控對卡介苗的有力改善,現在已經不再需要進行復查或者補種了,即使接種完卡介苗卡瘢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補種。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