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23)將于11月17日—19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承辦,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 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聚焦自動化發展,擁抱智能新時代,共話產業新未來。大會將繼續為全球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的同仁,搭建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平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共促發展新機遇,引領科技新風向。
本屆大會設置共計近40個專題論壇,“聯邦生態·平行未來”論壇集結完畢,將于2023年11月18日召開!敬請期待!
聯邦生態·平行未來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要素的可信管控及可信人工智能應用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如何建立可信協同的數據智能服務,實現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下的聯邦生態,是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挑戰。本次專題論壇將以“聯邦生態 平行未來”為主題,邀請權威學者、專家和企業人士參會,從理論、技術、產業、場景等角度,圍繞聯邦數據與聯邦智能相關前沿理論和技術深入的研討如何解決面向大規模數據要素流通和治理場景下多源數據的感知、控制、協同、計算、保護等問題,以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助力行業創新加速。
專題主席
齊紅威
數據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賈曉豐
北京市大數據中心數據部部長
大數據協同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首席研究員
王曉
安徽大學教授
專題報告
王飛躍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監事長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報告題目:
聯邦生態:聯邦數據與聯邦智能
報告摘要:
從聯邦數據、聯邦智能到聯邦生態的發展趨勢,報告如何真正的服務于實體經濟和人類社會。提出聯邦生態的五力合一,即數據的力量、計算的力量、算法的力量、網絡的力量、區塊鏈的力量,并指出聯邦生態未來的發展方向,即從認知、平行、加密、聯邦、社會、生態這六個智能并加以指標約束,實現聯邦智能的場景工程。
報告人簡介:
王飛躍,1990年獲美國倫塞利爾理工學院(RPI)計算機與系統工程博士學位。1990年起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先后任助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機器人與自動化實驗室主任,復雜系統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榮譽院長、智能科學與技術學報主編、IEEE智能車匯刊(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主編、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長。2003年起先后當選IEEE、INCOSE、IFAC、ASME和AAAS等國際學術組織Fellow。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ACM杰出科學家稱號,2014年獲IEEE諾伯特?維納獎。主要研究復雜系統、智能控制、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平行智能、平行情報、平行管理、社會計算、知識自動化等領域。
陳俊龍
歐洲科學院院士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寬度學習系統(BLS)算法、理論、應用及其在聯邦系統環境下的探討
報告摘要:
近年來,寬度學習系統(BLS)的出現有望改變傳統的機器學習的范式。它代表了朝著建立更高效和有效的方法邁出的一步,這些方法可以擴展到更廣泛的必要研究領域。本報告將對BLS在數據挖掘和神經網絡中的應用進行全面概述,重點從其算法、理論、應用和未來開放性研究問題等方面總結BLS的各種方法。首先,從理論角度介紹了BLS表現的基本模式、普遍逼近能力和本質。此外,我們專注于BLS基于理論研究現狀的各種改進,這進一步提高了BLS在一般或特定條件下的靈活性、穩定性和準確性,包括分類、回歸、半監督和無監督任務。由于其卓越的效率、令人印象深刻的泛化性能和易于擴展,BLS 已應用于不同的領域。接下來,我們展示了 BLS 的實際進展,及討論它在聯邦學習的應用。最后,指出了BLS未來的開放性研究問題和前景廣闊的方向。
報告人簡介:
陳俊龍( C. L. Philip Chen)博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講座教授及清華大學的海外杰出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客座教授。陳教授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健康智能與數字平行人工程中心主任、 廣東省計算智能與網絡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聯席會長。他是IEEE Fellow、AAAS Fellow、IAPR Fellow、 歐洲科學院院士(Academia Europaea)、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中國自動化學會(CAA)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 及香港工程師學會 (HKIE) Fellow。陳教授曾任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 (2020-2021),及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2014-2019)兩個頂級SCI期刊主編,曾任該學會國際總主席 (2012-2013),也是國內期刊 CAAI Trans on AI,《中國科學》,和《自動化學報》的編委。
李少遠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
報告題目:
預測控制中的數據驅動與智能優化
報告摘要:
預測控制是適應復雜控制系統的優化需求而不斷在算法策略上不斷創新發展的,從最初的單變量/多變量回路級的預測控制,到分層遞階優化設點值的優化,隨著信息交互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網絡信息模式下分布式系統的預測控制。在這一發展軌跡上,以人工智能為一族的各類學習算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從預測模型的建立及其誤差校正,到分層遞階結構下RTO/EMPC的優化求解,再到分布式預測控制中的協同優化等,正在呈現以具有學習/自適應功能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預測控制,本次報告將討論以上這些方面預測控制新的發展及其今后的展望。
報告人簡介:
李少遠,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1987年畢業于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自動控制系,1992年在該系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上海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后留校,研究方向為網絡化分布式系統的自適應預測控制、滿意優化控制和生產全過程系統的優化控制,在國內外學術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
徐葳
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
報告題目:
大模型帶來的數據生態變革
報告摘要:
多年來大數據領域,在數據流通中的隱私保護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然而,在隱私保護計算的性能,還面臨著巨大挑戰。本報告主要介紹了團隊在隱私保護計算系統性能方面進行的探索,包括采用并行化、硬件加速,以及在上層應用算法設計層面進行的性能優化。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在大模型時代數據使用方式變化的一些思考。
報告人簡介:
徐葳,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師從圖靈獎獲得者David Patterson,賓夕法尼亞大學本科(在清華學習兩年)。在系統、網絡、機器學習等領域發表論文50余篇。
圓桌論壇:聯邦技術產業場景應用
肖益
中電科電科院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報告人簡介:
肖益,中電科電科院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任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帶領企業在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主持制定電子政務、物聯網、大數據領域多項地方標準。
李強
某科技創新中心高級工程師
報告人簡介:
李強,工學博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173重大項目專題負責人,長期從事平行情報、平行指控、未來網絡信息等前沿技術創新研究工作,現任某科技創新中心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理事、平行智能指揮控制與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干事,《指揮與控制學報》《智能科學與技術學報》編委等。
張衛山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
報告人簡介:
張衛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客座研究員,山東省可信人工智能生態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負責人,西海岸新區拔尖人才,黃島區‘智能大數據處理創新人才團隊’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可信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處理等。
呂召彪
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報告人簡介:
呂召彪,博士,教授級高工,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廣州市創新領軍人才。現任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院院長,廣東聯通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移動通信技術、通信數據資產、數據要素流通、數據價值網絡等研究,近年來主要推動政府、城市、工業和農業等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李增祥
新奧集團數字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報告人簡介:
李增祥,博士,新奧集團, 數字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客座研究員,致力于產業互聯網,區塊鏈, 隱私計算、聯邦學習、基礎模型等技術的融合創新, 并在智能城市、能源安全、天然氣供應鏈、設備運維等工業領域的應用。在知名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50多篇學術論文和參與多個國際標準制定;2023和2024連續兩年獲得國際先進人工智能協會(AAAI)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獎;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建立多個聯合實驗室和科技創新中心。
王健宗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報告人簡介:
王健宗,男,博士,平安科技副總工程師,中國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發展聯盟副理事長,《MIT 科技評論》隱私計算科技創新人物,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人工智能博士后,高級工程師,業內 “聯邦智能” 和“元宇宙安全”首倡者。現任平安科技副總工程師、清華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會理事、量子計算專業組執委、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執委,榮膺有杰出會員、YOCSEF 深圳優秀 AC。曾經擔任網易高級研究員,美國萊斯大學特任研究員。長期從事前沿計算機技術的研發創新與產業落地工作,在隱私計算、元宇宙、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專業領域深耕十多年。
來源: 大會組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