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23)將于11月17日—19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承辦,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 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聚焦自動化發展,擁抱智能新時代,共話產業新未來。大會將繼續為全球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的同仁,搭建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平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共促發展新機遇,引領科技新風向。
本屆大會設置共計近40個專題論壇,“智能機器人與自主智能”論壇集結完畢,將于2023年11月18日召開!敬請期待!
智能機器人與自主智能
隨著多模態感知系統、動力學模型、深度學習、定位導航等多種智能技術的漸進發展,機器人與智能技術的融合進程飛速邁進,機器人學也已發展成拓撲學、系統工程、人工智能等多領域交叉的綜合型學科。然而工業、農業、醫療、服務、國防安全、深空探測等多個領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迫使機器人系統不僅僅局限于基本的感知、決策和控制能力,而應依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實現認知、記憶、思考、行動的類人行為,在沒有或有限的人工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通用任務。
本論壇將圍繞智能機器人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討,分析如何催生出機器人從部分智能向完全自主的拐點性突破,助力機器人向多樣化應用領域延伸。
專題主席
王耀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常務理事
湖南大學教授
王平
重慶郵電大學教授
劉敏
湖南大學教授
專題報告
譚民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報告題目:
仿生機器魚水下自主吸附控制
報告摘要:
生物?魚通過腹背部吸盤結構吸附在其他海洋生物表面,跟隨其遠游,降低了自身運動能耗,為新型水下機器人系統研制提供了重要啟發。本報告以?魚吸附行為作為仿生原型,開發研制了一種新型吸附式仿生機器魚系統,重點解決了吸附式仿生系統設計、水下視覺感知與定位、水下自主吸附規劃與控制等關鍵問題,并進一步嘗試了在水下自主對接充電、打撈等場景的應用驗證。
報告人簡介:
譚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在先進機器人控制、仿生機器人、多機器人協調與控制等方面開展研究與開發工作,擔任多個學術期刊的編委,擔任多個專業委員會的委員。
宋愛國
東南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小型管道巡檢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
報告摘要:
管道巡檢機器人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巡檢機器人,可以廣泛地應用于電站等領域。本報告主要介紹了小型管道巡檢機器人的發展歷史與研究現狀,對小型管道巡檢機器人的結構設計、定位導航、環境感知、遙操作控制等關鍵技術作了總結分析,并介紹了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在小型管道巡檢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以及一些典型的應用情況。
報告人簡介:
宋愛國,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現為東南大學電儀控制學部主任、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機器人力觸覺傳感技術、機器人遙操作和人機交互技術、空間機器人、電力機器人技術研究。
吳成東
東北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建筑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
報告摘要:
報告主要介紹國內外建筑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分析了建筑機器人技術應用需求與特點,主要介紹建筑砌墻機器人、建筑3D打印機器人、建筑拆卸清運機器人、鋼筋捆扎機器人、建筑物檢測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可穿戴機器人裝置、仿人機器人等典型應用案例,分析了建筑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所面臨的問題與技術挑戰。最后,討論了建筑機器人關鍵技術,包括機器人傳感與控制、環境感知與建模等技術,并對建筑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報告人簡介:
吳成東,東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教學名師、遼寧省優秀教師、兼任中國機器人技術創新產業聯盟理事、中國自動化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機器人控制、機器視覺、人機交互技術等。
張濤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
清華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智能無人系統發展與展望
報告摘要:
隨著科技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是目前全球的研究熱點,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與此同時,智能無人系統的概念應運而生,各種形態、各種功能的智能無人系統快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中涌現出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家庭服務機器人等,讓人們對智能無人系統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本報告將介紹智能無人系統的發展現狀,“卡脖子”關鍵技術及其典型應用。
報告人簡介:
張濤,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系主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國際IET學會Fellow,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控制理論等領域研究。
叢楊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機器人視覺感知,自主技能泛化及思考
報告摘要:
機器人感知和認知能力是智能機器人自主行為的關鍵,而視覺和機器學習是機器人感知和認知的重要手段。雖然近年來涌現出許多令人興奮的進展,但機器人感知和認知中的一些核心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導致機器人還無法完成很多人類看似簡單的工作。這其中尚待解決的兩個問題是機器人泛化能力較差和自主在線學習能力不足。報告結合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背景和特點,主要闡述針對機器人感知和認知中的視覺識別和在線學習問題所開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報告人簡介:
叢楊,博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 Senior Member。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醫學影像分析、大數據處理、機器人伺服等研究。目前,擔任國際SCI期刊副主編和多個國際知名會議的PC member以及多個國際知名期刊和會議審稿人。
張小剛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
湖南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面向服務的智能工業機器人中間件技術與應用
報告摘要:
建立開放式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是其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目前工業機器人在云端制造方面,仍面臨著云邊端高效泛在互聯難、感知魯棒性差、分布協同控制效率低,多場景敏捷開發難的技術瓶頸。本報告圍繞智能工業機器人系統泛在資源互聯、共享、感知、控制等科學問題,提出一種面向服務的智能工業機器人中間件技術,采用機器人及服務的理念,實現工業機器人云邊端信息物理資源的開放式集成控制。
報告人簡介:
張小剛,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寶鋼優秀教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全國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自動化學會秘書長,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長期從事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工業控制軟件領域研究工作。
朱浩
重慶郵電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面向復雜環境下的無人系統狀態估計
報告摘要:
以智能車為代表的無人系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代表性產業,在復雜環境下,存在傳感器失效,衛星信號丟失等問題。本報告針對無人系統在真實復雜環境下所面臨的狀態估計難的問題,重點考慮時變非高斯噪聲下的無人系統狀態估計,網聯環境下數據傳輸存在未知丟包、延時的多無人系統狀態估計,以及多傳感器融合的協同估計算法,深入探討無人系統中未知噪聲下的狀態估計建模、多傳感器融合建模以及聯合優化求解等核心技術問題。
報告人簡介:
朱浩,重慶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智能網聯汽車、信息融合與自主導航。擔任《Signal Proces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等多本國際期刊編委。
周愛平
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報告題目:
Intewell+MaVIEW賦能機器人智能化
報告摘要:
Intewell操作系統,具備微秒級高實時性,并且支持實時非實時多業務融合運行。MaVIEW工業控制軟件,可實現實時控制、人工智能等多種業務融合開發。基于Intewell和MaVIEW,打造智能化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讓工業機器人可實現除了手臂動作控制外,加入眼睛和腳的控制,實現手、眼、腳的協同,成為智能機器人。
報告人簡介:
周愛平,清華大學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擔任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負責公司戰略產品及解決方案。長期從事工業控制系統的產品研發和工程設計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云邊協同的智能控制系統設計和應用技術,研發軟件定義的智能控制器,在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等行業開展技術推廣。
來源: 大會組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