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23)將于11月17日—19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承辦,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 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聚焦自動化發展,擁抱智能新時代,共話產業新未來。大會將繼續為全球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的同仁,搭建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平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共促發展新機遇,引領科技新風向。
本屆大會設置共計近40個專題論壇,“車輛智能與安全”論壇集結完畢,將于2023年11月18日召開!敬請期待!
車輛智能與安全
汽車等載運工具的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應用場景。然而,自動駕駛安全長尾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2022年6月發布的預期功能安全國際標準ISO 21448給出了相關技術流程,但其具體技術內容仍然有待研究和完善。因此,本論壇從汽車智能駕駛安全問題中凝練關鍵技術難題,圍繞自動駕駛車輛自主智能水平的提升和預期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實現展開討論,促進該領域學術和產業的共同發展。
專題主席
李駿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教授
陳虹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
同濟大學教授
專題報告
羅均
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
重慶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自動駕駛關鍵技術
報告人簡介:
羅均,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智能無人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以機械為基礎的機器人或高端裝備中的靈巧機構、以控制為基礎的機器人運動載體對環境力載荷的抗干擾、以光學和聲納圖像處理為基礎的復雜背景圖像解析等三大機器人共性技術研究。
蘭旭光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大模型驅動的機器人自主學習與協同決策理論、應用及挑戰
報告摘要:
本報告簡要介紹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的現狀,進而介紹在機器人自主學習與多智能體協同決策領域中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所提理論與方法在多人游戲、航空與航天等領域上的應用。針對稀疏獎勵探索效率低問題,提出了基于信賴域經驗回訪的機器人自主策略優化方法。在多智能體協同決策中,多智能體系統通過與環境交互提升協同認知和聯合行為能力,但存在交互不穩定、策略評估不準確等問題,使得多智能體無法進行良好的合作。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基于貪婪值函數表征的多智能體最優協作方法,構建了最優一致性指標,即使非完整表征,依然能使得多智能體協同達到最優;進一步提出了可微的有向無環通信圖作為意圖分享的基礎,并根據這一層級通信圖,分別構建了聯合策略、聯合值函數的分解方法,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此外,報告將簡單介紹當前研究在大規模問題求解難、合作不兼容等挑戰性難題上的初步探索結果,并將對多智能體協同決策大模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討論。
報告人簡介:
蘭旭光,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習及人機共融協作等。擔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共融機器人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人工智能學會“認知系統與信息處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仿真學會“智能無人系統建模仿真” 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著名期刊和會議上如IEEE Trans和ICML/CVPR/RSS等發表論文100余篇。
劉虹
上海伊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
報告題目:
汽車控制器信息安全防御技術及安全應用
報告摘要:
隨著國內外政策、法規、標準將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作為準入和強制要求,如何構建基于硬件安全信任錨點的ECU安全防御體系,成為提升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可信的關鍵技術要求。針對車載域控制器信息安全防護處于整車信息安全縱深防御體系的最核心層,本報告分享了面向MCU芯片的HSM信息安全固件,用于保障ECU身份認證來源真實性,數據安全加密存儲和傳輸,實現整車ECU全生命周期安全可信管理要求。
報告人簡介:
劉虹,上海伊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軒轅實驗室創始人,北京市組織部青年骨干個人、上海市通信學會青年英才。團隊獲2019年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信息安全”挑戰賽冠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成果大賽技術成果獎,中國智能汽車產業鏈百強規模供應商。
路偉
滴滴自動駕駛高級專家工程師
報告題目: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安全標準探索
報告摘要:
無人駕駛出租車是L4自動駕駛技術的一種典型落地場景。如何確認這些技術是可靠安全的標準一直是行業界經常討論的話題。本次報告主要介紹一些業界常用的安全標準以及滴滴自動駕駛在安全標準上的一些探索,通過比較全面的方法論和具體落地應用情況介紹,來激發業界對于自動駕駛安全可靠的持續投入研究。
報告人簡介:
路偉,現就職于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負責系統與安全業務。路偉從2013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先后就職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Uber ATG, Argo AI, Cruise等公司,一直專研于自動駕駛安全與驗證技術。
張雪波
南開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未知環境機器人主動探索
報告摘要:
未知復雜環境主動探索涉及到感知、決策與規劃技術的交叉融合,如何提高單/多機器人系統的主動探索效率與質量,是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熱點。本報告介紹了課題組在機器人定位建圖(IR-VIO, MPOC-SLAM)、機器人運動規劃(E3MoP, SGS-Planner)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一步,討論了一種新型的基于未知區域質心引導的機器人主動探索與規劃框架(CURE, PROWLER, MA-NBCP),并在地面移動/空中/機械臂系統上開展了性能驗證。
報告人簡介:
張雪波,教授,博導,擔任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智能科學系系主任,天津市智能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興趣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包括定位建圖與場景理解、運動規劃與伺服控制、強化學習與智能博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天津市杰青等20多項,推動特殊服役環境下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如高海拔科考機器人、災難救援機器人、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等。
王紅
清華大學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
自動駕駛安全決策
報告摘要:
近年來,人工智能算法的應用加速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然而,它們的隨機性和黑盒特性導致了自動駕駛的不確定性,進而在面對特殊場景時可能由于人工智能模型的功能不足而引起意外的駕駛行為。如何實時監測由模型功能不足和場景中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綜合風險并進行安全決策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次報告將系統地考慮自動駕駛運行過程中的綜合風險,探索實時監測和防護技術,以保障決策安全性。
報告人簡介:
王紅,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智能出行所副所長,長期致力于自動駕駛決策與預期功能安全領域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在汽車領域高水平學術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六十余篇。目前擔任CAICV-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工作組執行副組長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職務,主要學術兼職包括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副主編,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副主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副主編, Engineering 青年通訊專家。
邊寧
東風汽車集團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
奮力新征程,推動高階智能駕駛大規模商業化
報告人簡介:
東風汽車集團技術中心首席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負責東風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曾在德國寶馬和德國大陸公司主持和參與研發全球最先進智能駕駛控制系統且首次應用投產,2009年在德國VDI出版社出版智能駕駛相關著作且收錄于德國國家圖書館,擁有在歐美日超過30項發明專利,是中國智能駕駛推動的促進者。
來源: 大會組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