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23)將于11月17日—19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承辦,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 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聚焦自動化發展,擁抱智能新時代,共話產業新未來。大會將繼續為全球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的同仁,搭建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平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共促發展新機遇,引領科技新風向。

本屆大會設置共計近40個專題論壇,“網聯智能系統與大模型”集結完畢,將于2023年11月18日召開!敬請期待!

網聯智能系統與大模型

隨著5G通信和大模型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機器人、無人車、無人機等智能系統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由于應用場景日趨復雜,數據形式日益多樣,單智能系統的感知、運算、存儲和信息處理等能力有限,給實際應用帶來諸多挑戰。同時,大模型強大的表達能力、交互能力和學習能力給智能系統的感知、規劃、決策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帶來了巨大可能。因此,開展網聯智能系統與大模型的綜合研究成為人工智能新的前沿發展方向。

為了更好地探討5G網聯、智能系統與大模型技術的前沿進展,研討相關重要方向和關鍵技術,中國自動化學會網聯智能系統專委會(籌)在2023年中國自動化大會期間舉辦網聯智能系統與大模型專題研討會,會議邀請領域內4位權威專家帶來精彩學術報告,深入探討相關主題,促進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

專題主席

程翔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魏平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專題報告

楊柳青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講席教授

報告題目:

空地網聯協同,賦能低空經濟

報告摘要: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概念寫入國家規劃;2023年6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宣布頒發《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2023年也被認為是中國低空經濟元年。商用無人機的快速發展為低空經濟帶來了廣泛的應用前景,但隨著不同模式無人機介入數量的增多,無人機之間以及無人機與地面設施的高效網聯協同將是保障無人機大規模、多場景、安全可靠應用的重要手段。本報告將聚焦低空經濟的新范式,重點介紹空地網聯協同賦能低空經濟的應用方向和關鍵技術。首先設計一種彈性高效的空地網聯協同架構,進一步考慮到無人機的多樣化功能屬性,分別從“通”、“算”、“感”、“控”四個維度,詳細介紹空地網聯協同的數據傳輸、邊緣計算、環境感知以及規劃控制等任務中的關鍵問題和技術方案,為空地網聯協同賦能低空經濟提供的新范式視角和可行性解決方案。

報告人簡介:

楊柳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講席教授,智能交通學域主任,廣州市全域互連與網聯智能重點實驗室主任。她2004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明尼阿波利斯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之前,她曾在佛羅里達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任教。楊教授也是亞太人工智能協會(AAIA)的會士,IEEE Fellow,IET Communications的主編,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執行編輯委員會(EEC)成員,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和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的高級編輯等。

高會軍

歐洲科學院院士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精密電子制造裝備基于視覺的高性能控制

報告摘要:

精密電子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 性產業,然而精密電子制造裝備長期被國外壟斷,嚴 重依賴進口。因此,實現精密電子制造裝備的國產化, 對提升我國電子制造自主可控水平意義重大。本報告 針對精密電子制造裝備集成度高、性能要求高、交叉 性強等難點,從高精度運動控制、復雜工況工業視覺 檢測、多目標協同優化等方面介紹精密電子制造裝備 基于視覺的高性能控制方法與應用,最后展望精密電 子制造裝備的發展趨勢。

報告人簡介:

高會軍,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所長。歐洲科學院院士, IEEE Fellow,香港大學榮譽教授,曾任全國青聯常委、黑龍江省青聯副主席。長期從事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方面的研究。擔任 IEEE 工業電子學會副主席、IEEE/ASME 機電一體化匯刊主編、IEEE 工業電子學匯刊共同主編等。

聶禮強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

報告題目:

多模態大模型

報告摘要:

本報告首先將總覽現有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與多模態大模型的發展歷程與其驚人的通用人工智能潛力,其次將重點剖析當前多模態大模型的主流模型架構與預訓練任務,最后介紹我們研發的九天多模態對話大模型的主要功能與實現方法。

報告人簡介:

聶禮強,IAPR Fellow、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計算機學院二級教授、博導、院長。西安交通大學本科,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博后。發表CCF A類論文150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5部,授權國家發明型專利30余項,谷歌引用2萬余次。任IEEE TKDE、IEEE TMM、IEEE TCSVT、ACM ToMM等匯刊編委;任ICME Steering Committee、ACM MM 2018-2023領域主席等。

劉聰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

報告題目:

通用人工智能的技術進展和典型應用

報告摘要:

認知大模型的“智能涌現”推動了AI技術階躍,也引發了國內外大模型發展浪潮。隨著GPT-4V、GPT-4 Turbo的陸續推出,多模態大模型與大模型生態構建愈發受到各方關注??拼笥嶏w自2022年12月啟動攻關到2023年正式發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以來堅持“1+N”策略,目前已完成3次升級,V3.0實現整體超。ChatGPT。除通用大模型底座—“1”的七大核心能力全面提升以外,在教育、醫療、工業、機器人等“N”的賽道上持續賦能迭代產品應用,聯合行業發布12個行業大模型、與開發者合作共建應用生態。未來,未來通用大模型的發展還將聚焦多模態多語言、可信可解釋、系統性創新與軟硬一體國產等方向。

報告人簡介:

劉聰,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博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會員,CTO Club創始成員。主要從事語音語言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研究,建立并領導1500余人的AI研發團隊并取得多項創新性技術和應用成果,主導完成“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支撐公司在教育、辦公等多場景產品落地應用。

來源: 大會組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