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蘇澄宇(科普創作者)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在持續兩個小時的鉆孔后,一只寄生蜂穿透了2mm厚的聚苯乙烯培養皿,小心翼翼地在器皿壁外產下一顆半透明的、形如米粒的卵……

在培養皿外邊產下的卵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這是一個關于寄生蜂的實驗,不過做實驗的是一個13歲的俄羅斯少年。馬特維·尼克爾斯帕格對寄生蜂非常著迷,因為它們的繁殖方式有點獨特,它們沒有自己的固定巢穴,而是將卵產在其他昆蟲或植物體內,這也是其得名“寄生”蜂的原因。

旋小蜂:用產卵器在培養皿上打洞

為了研究寄生蜂的產卵方式,他在家里搭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實驗室。從2017年開始,他就一直在薩拉托夫市附近的田間尋找、捕捉一種名為旋小蜂(Eupelmus messene)的寄生蜂。

他總共抓了56只雌性旋小蜂,其中18只放在了聚苯乙烯培養皿里飼養。除了定時給食物,培養皿里面啥都沒有,空蕩蕩的。他將其余的旋小蜂放在了有植物莖葉的培養皿里飼養,以便將其做成蟲癭來寄生。

實驗過程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這里得說明一下,寄生蜂在正常情況下都會用植物組織或其他昆蟲作為筑巢對象,用產卵器把自己的卵注射進里面,被寄生的部分會因為細胞加速分裂和異常分化,導致畸形瘤狀物的產生,這就是蟲癭,也就是那些寄生蜂寶寶居住的巢穴。

寄生蜂產生蟲癭的過程

(圖片來源:plos one)

不管怎么說,大部分植物的莖葉硬度是沒有培養皿的硬度高的,寄生蜂可以輕而易舉地刺穿莖葉來繁衍后代,這也是它們的基本能力。但很少有人想到寄生蜂居然可以刺穿較高硬度的培養皿。

那18只放在培養皿的旋小蜂,有5只并沒有因為失去了合適的寄生對象而放棄產卵,反而用銳利的產卵器在塑料培養皿上打洞。它們的產卵器長度為2mm,直徑為20μm,尖端還有著鋸齒狀的結構。

旋小蜂的產卵器位置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旋小蜂的產卵器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產卵器的尖端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打洞的過程并不簡單,根據尼克爾斯帕格的統計,平均下來,一只旋小蜂刺穿一個培養皿大約需要兩個多小時

他觀察發現,旋小蜂鉆刺培養皿的過程用了三種不同的動作,第一種是類似搖晃的推壓動作,第二種是旋轉,第三種是猛烈地突刺。

被刺穿的培養皿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不過旋小蜂打洞也不是一直不停的,而是在此期間會喝水、吃東西,吃飽喝足后又找回原來的鉆孔對象繼續鉆刺。

在培養皿留下的洞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在完全鉆透培養皿后,其底部會留有一個直徑30μm的小洞,旋小蜂媽媽會小心翼翼地將卵放置到培養皿外邊。盡管培養皿外邊也沒有養分可以給卵吸收。

在培養皿外邊產下的卵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尼克爾斯帕格還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生活在有蟲癭可寄生的旋小蜂里,有3只選擇在塑料上打洞。明明有活物可以寄生,非要在毫無生機的聚苯乙烯上打洞,對于這個現象,尼克爾斯帕格也暫時沒找到解釋的辦法。

2023年8月,年輕的尼克爾斯帕格在《膜翅目昆蟲研究》雜志上發表了關于這項研究的論文,并且在俄羅斯薩拉托夫國立大學攻讀學士學位。

除此之外,關于這個研究還有很多的疑問。比如,刺穿較高硬度的培養皿來產卵是一個犧牲的行為,這會不會損害到它的產卵器?其他種類的寄生蜂會不會也具有同樣的穿刺能力呢?

不管怎么樣,這個研究證明了旋小蜂產卵器的鉆刺能力。如果能搞明白其中的原理機制,以后可以將其應用到其他穿刺類工具的發明之中。

那寄生蜂為什么可以刺穿培養皿呢?

馬尾姬蜂:穿刺宿主的又一證明

關于寄生蜂穿刺宿主這件事,其他科學家也很感興趣,只是其他科學家找的不是旋小蜂,而是一種馬尾姬蜂(Ichneumon sargassum)。和前者不一樣的地方是,它的產卵器更長,長度達到了40mm,是前者的20倍。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因為產卵器足夠長,所以馬尾姬蜂的穿刺動作看起來也更夸張,它會把腹部高高翹起,然后狠狠地扎入植物組織內。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馬尾姬蜂的穿刺動作都比旋小蜂恐怖得多……

馬尾姬蜂的穿刺動作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如此細長的穿刺動作,看起來讓人不禁擔心,它的產卵器是不是隨時會彎掉,甚至斷掉。研究者正是從此角度進行試驗,看它是怎么在穿刺過程中保持機械穩定的。

在這里涉及到了一個專業名詞,叫作**“歐拉臨界力”**。歐拉臨界力是指細長桿在彈性范圍內穩定的最大受壓力,它與壓桿的長度、截面形狀、尺寸、材料、支撐情況有關。突破歐拉臨界力會導致細長桿失穩,即產生塑性變形,無法恢復原狀。

在對馬尾姬蜂進行實驗時,科學家發現,它的產卵器能夠承受比歐拉臨界力大10倍的應力而不會斷掉。要知道,很多人類制成的細長穿刺工具都做不到這一點,而馬尾姬蜂做到了。

那它的產卵器是如何做到能夠承受如此大的應力呢?

科學家發現,馬尾姬蜂的產卵器并不是簡單的一根針,而是有著多重結構,可以交替地收縮和伸張,每次收縮都會形成一個提升張力,進而能承受更大的應力。

產卵器穿刺過程會彎曲但不會斷掉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簡單來說,它的產卵器更像一個由多部分組成的柔性微針,因此可以在保持產卵器剛性的同時提高安全性,讓其不會輕易斷掉。

韋氏縮腹榕小蜂:金屬鋅+產卵器

光柔不夠,還得夠硬!

有人還對寄生蜂產卵器的最尖端部分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雖然產卵器整體顯柔性,但其尖端部位卻異常的堅硬。

寄生蜂的穿刺動作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2014年,科學家對韋氏縮腹榕小蜂進行了試驗,用掃描電鏡子和原子力顯微鏡對其產卵器進行觀察,發現它的尖端富含鋅。

電鏡下富含鋅的產卵器尖端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有了金屬的加成,寄生蜂的產卵器尖端硬度大大加強,再加上它的鋸齒,刺穿無花果完全不是問題。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前面介紹的旋小蜂之所以可以刺穿培養皿,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它的產卵器尖端也是金屬的,產卵器中部也是柔性的。

結語

在日常生活中,蜜蜂的蜂針往往令人害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蟄得疼痛難忍。令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寄生蜂的“針頭”居然還能刺穿高硬度的培養皿。盡管這些動物身上的針刺會給人類的皮膚造成傷害,但其運作原理也為我們看待自然生命體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Nikelshparg MI, Nikelshparg EI, Anikin VV, Polilov AA (2023) ?Extraordinary drilling capabilities of the tiny parasitoid Eupelmus messene Walker (Hymenoptera, Eupelmidae). 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 96: 715-722.

[2]Wen, Rongwei & Wang, Zheng & Yi, Juan & Hu, Yong. (2023). Bending-activated biotensegrity structure enables female Megarhyssa to cross the barrier of Euler’s critical force. Science Advances. 9. 10.1126/sciadv.adi8284.

[3]Lakshminath Kundanati, Namrata Gundiah; Biomechanics of substrate boring by fig wasps. J Exp Biol 1 June 2014; 217 (11): 1946–1954.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