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袋鼠搖手的動作

在網上很流行,不少網友競相模仿

在本屆奧運會賽場上,中國體操小將管晨辰

在平衡木上的動作也被網友說像

袋鼠搖手

賽后,管晨辰發布視頻向博主“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發問:“大家都說我的動作像袋鼠搖,請問袋鼠是真的可以下腰嗎?”

小亮隨后回應:袋鼠搖手其實是在撓癢癢,這個姿勢可以把皮撐開了繃緊了,撓著就更舒服。至于它為什么能下腰,是因為人家有“外掛”——大尾巴。打架的時候就算倆腳都離地去踹對方,也能短暫撐一下。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袋鼠的尾巴為什么可以“開掛”?

袋鼠的肌肉是怎么來的?

關于袋鼠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袋鼠的“第五條腿”

袋鼠科中體型較大的成年袋鼠的身高大約為1.6米,體重可以達到50公斤。相比較強健的下肢,短小的上肢就稍顯遜色了。但這并不會影響到穩定性,因為它還有一個超強“外掛”——尾巴。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有著超過20節椎骨。人類的脊柱也不過有23-24節脊椎骨,可想而知袋鼠的尾巴承重力有多好了。

袋鼠的尾巴經常落在地面,這根粗壯的尾巴與兩個后肢構成三腳架一樣的狀態,起到支撐作用,像坐在一個穩固的椅子上。

袋鼠的尾巴不僅能當“椅子”,還能為行走提供力量。袋鼠有一種獨特的行走方式叫“pentapedal”,這種五足運動方式中,尾巴充當了其中一條腿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袋鼠的尾巴是它的“第五條腿”

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Max Donelan和同事們曾做過一項實驗,在實驗室拍攝了5只紅大袋鼠行走的視頻。通過視頻觀察以及安裝在地板上的力值測量裝置,他們發現:當袋鼠行走的時候,它們的尾巴就像一條腿一樣使用。袋鼠的尾巴不僅作為支撐,還為行走提供推力和動力

簡單來說,在行走時,袋鼠靠著尾巴作為支撐桿提供一個向前的彈力,這與撐桿跳的原理有些類似。

在袋鼠奔跑(實際上是在連續跳躍)的時候,尾巴還能提供推力。它們的奔跑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50公里以上。除此之外,尾巴還可以起到保持平衡的重要作用

仔細觀察下面的兩張圖,袋鼠在蹦起來的時候尾巴會隨著后腿往前移動,即將落地時尾巴又會幾乎平行于地面。

這是因為,當袋鼠跳躍而起身體前傾,袋鼠會將尾巴迅速向下擺動,身體重心向前利于跳躍。而當落地前,尾巴向后轉動幾乎平行于地面,這樣使得身體重心偏后,有助于身體平衡和平穩著地。

袋鼠的肌肉

袋鼠不止有開了“外掛”的尾巴,還有一身讓人艷羨不已的肌肉。

上圖這只袋鼠是人稱“袋鼠屆施瓦辛格”、有“魔鬼筋肉”之稱爆紅網絡的紅袋鼠Roger(羅杰),它用自己健碩的肌肉輕松地壓癟了一個鐵皮水桶。

羅杰的這身肌肉讓很多人羨慕,也有不少人疑惑:“它沒接受過正規的力量訓練,憑啥能長出那樣的肌肉”?這是因為肌纖維差異導致的。

肌纖維分為兩種,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哺乳動物的肌纖維大部分是快肌纖維,而人類大多數為慢肌纖維(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訓練調整兩種肌纖維的比例)。

這兩類肌纖維因其內部構造不同,功能上有很大差異。慢肌纖維收縮速度較慢,收縮力小,持續時間較長,疲勞出現較晚;快肌纖維收縮速度快,收縮力較大,持續時間較短,疲勞出現早。

另外,快肌纖維還有一個優點——容易練大。快肌纖維占比高,意味著同樣粗的手臂在進行同樣的訓練后,圍度提升的速度也會更快。由于快肌纖維的體積要比慢肌纖維大22%,因此那些快肌纖維占比高的人會更快練出肌肉。

所以即便袋鼠羅杰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但是日常的“活動”,再加上快肌纖維占比高的優勢,就足以讓它擁有不錯的肌肉。

此外,成年的袋鼠具有非常強的攻擊性,一言不合就打架。為了搶奪與雌性的交配權,雄性袋鼠之間互相打架已經是家常便飯。

袋鼠不光互相打,逮住其他動物或人也打。在澳大利亞經常會出現袋鼠揍人的事件,甚至連堪培拉的市長都在晨跑時不幸被袋鼠揍進了醫院。

所以,沒事兒不要去招惹成年袋鼠,更不要去挑釁它們,最好離這些“肌肉壯漢”遠一點!

袋鼠冷知識

1、大多數袋鼠都是左撇子?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們對澳大利亞野生袋鼠的研究發現,它們在攝食、梳理毛發以及進行其他活動時,都傾向于使用左手,因為它們的大腦與包括靈長類動物在內的胎盤哺乳動物不同。

2、袋鼠媽媽可以一直處于懷孕的狀態中?

袋鼠本身就自帶兩個子宮和三個陰道。這兩個子宮就像倒班一樣,可以輪流受孕。而這特殊的生理構造,也讓它們成了唯一一種可以不間斷懷孕的哺乳動物。

此外,最近的研究還證實了,沼澤袋鼠甚至在肚子里的寶寶還沒出生時,就已經懷上第二胎了。研究人員通過給孕期沼澤袋鼠做超聲波妊娠監測發現,竟有高達90%的懷孕雌性沼澤袋鼠存在著“重復懷孕”的情況

袋鼠自性成熟后,它們就會馬不停蹄地進入懷孕模式,并可以做到“永不停產”。而這種特殊的繁殖模式,也能讓袋鼠盡可能地擁有更多的后代。

所以,當一只母袋鼠是非常辛苦的。它們經常在同一個時期內養育著三個獨立的后代——一只是留在育兒袋內吸奶的袋鼠寶寶;一只是已能在育兒袋外活動但仍需要喝奶的小袋鼠;還有一只則是在子宮內等待出生的袋鼠胚胎。

3、袋鼠靠舔自己胳膊降溫?

北京野生動物園總工程師劉昕晨表示:“袋鼠舔自己的前臂確實可以降溫,它們把口水舔到表皮之上,然后形成蒸發,就會把熱量帶出來,從而起到降溫作用。”

劉昕晨解釋:“袋鼠的身上沒有汗腺可以排泄,在排汗時,袋鼠一般就會靠近水邊,把自己的前臂弄濕來降溫。如果沒有水,它們就靠舌頭上的水分來擦拭前臂,這也是袋鼠降溫的一種方法。”

來源: 央視財經、 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