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腎主骨……在竅為耳?!?/p>
耳不僅是腎之官,也是心之竅。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耳朵的基本構造。我們平時所說的耳朵,指的是外耳的耳廓,最下半部是“耳垂”;外耳緣是“耳輪”;與耳輪相對呈“Y”形的是“対耳輪”;對耳輪上下腳之間的是“三角窩”;耳輪與對耳輪之間橫亙著一條縱溝,叫做“耳舟”;耳輪、対耳輪、耳屏及外耳門之間的凹陷叫“耳甲”。
雖然耳朵只是身體一個小小器官,卻十分重要!仔細觀察,耳朵就像胎兒倒立在子宮里一樣,所以我們可以把耳朵看成是人體的縮影,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耳朵里都能體現出來,作為身體的健康特區之一。其形、色等皆與身體健康有千絲萬縷關系。
耳穴分布在耳廓上,也叫反應穴、刺激穴。耳與五臟六腑經脈相通,每個臟腑組織在耳廓(耳穴)都有相應的反應區域。當人體某一部位發生疾病時,耳郭的相應區域就會發生觸痛、結節、變色、電導等反應,這些部位正是耳針治療的刺激點,統稱耳穴。對這些反應點(耳穴)進行刺激,對經絡的疏通、氣血的運行、臟腑的調理都有幫助,從而達到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目的,也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依據。
看耳朵外觀是屬于中醫“望診”的一部分,但判斷身體健康情況,最好再結合其他的表現,不能盲目對號入座:1、腎虛:耳朵沒光澤正常人的耳朵紅潤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若耳朵干枯、泛暗,則是反映人體的腎精不足。2、上火:耳朵變紅腫耳朵紅腫,大多是“上火”導致的,最常見是肝膽水旺或肝膽濕熱。3、慢性?。憾溆型黄鸲渚植坑薪Y節狀、表面不平整,意味著身體可能出現了慢性病,如肝硬化甚至腫瘤等。4、消化系統?。憾淦鸺t點耳朵局部呈點片狀紅暈、暗灰等,有可能是患上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如果這時候,還伴隨著胃不適,最好及時檢查。5、心功能不好:耳血管飽滿耳朵局部血管過于充盈,肉眼也能看到明顯的圓圈狀或條段狀,代表心肺功能出現異常如冠心病,哮喘等。
刺激耳穴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埋針、放血、貼耳、磁療、按摩等。耳穴下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刺激耳穴可以阻斷疼痛型號的傳導,釋放中樞及外周抗痛物質,提高疼痛閾值,緩解顱周肌肉緊張,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陰陽、恢復臟腑平衡的作用。
用耳穴治療便秘、眩暈、高血壓、失眠這些老年人常見的問題,在家中自行按摩,可采用按壓、摩擦、揉搓、按揉、按揉等多種方法,有事沒事就搓一搓,效果都很好,按摩時采取坐位或立位。以兩腳比肩寬為宜,全身放松,每日清晨或早晚各一次。有病可治,無病可防。
在選穴上,主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選穴,心主神志,失眠選皮質下、神門、心、脾、交感等穴;根據疾病對應的部位來選擇穴位,如胃部的疾病選擇胃部的穴位,肝部的疾病選擇肝部的穴位;按照現代醫學原理進行,如高血壓選取降壓溝;神經衰弱選穴以神門、皮質下、心三穴為最多,這是因為神門、皮質下是整個耳朵最好的安神作用的穴位;而想要“神清氣爽”,睡眠障礙多與心氣不足、勞心失養有關,故心穴是安神的要穴;伴有頭痛的人,宜按壓相應區(額、顳、枕)、神門、皮質下、交感。;耳鳴配內耳、外耳和腎穴,可補益腎氣;肝陽上亢導致的眩暈,可用耳尖放血或按壓肝腎的方法治療;痰濁中阻引起的眩暈,可按壓脾、胃兩個穴位,達到調理脾胃、改善水谷運化的作用;住院病人大多情志不暢,而肝主疏泄,可以調節情志及氣血運行,故肝穴也常被選用。按摩耳朵時,不必苛求穴位的精確位置,重點在于對耳朵相應的區域進行刺激。
這種按摩方法可以持續刺激穴位,疼痛輕微,無副作用,是目前中醫最常用治療方法,同時大家還是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適當運動,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現在,失眠成了生活中最常見的癥狀,通過適當的耳穴按摩,還可以幫助改善失眠,緩解頭痛,舒緩緊繃的情緒,想改善睡眠質量,不妨用雙手按一下耳穴哦!
耳穴以“承先人之智,承耳髓之法”為本法。讓人們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綠色、安全、簡單、高效的耳療穴位技巧,降低了深厚的中醫專業門檻,通過耳穴的按摩、貼壓等方式,讓耳穴療法融入生活,讓養生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居家就能改善頭暈、頭痛、失眠等問題。(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骨科中醫康復病區 楊靜)
來源: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