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心血管疾病在我國臨床過程中的發病率有所提升,這一點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埋下了隱患。其中,作為常見心血管問題,急性心肌梗死,對于患者心肌組織造成的威脅相對較大,若不能及時進行合理干預,則其往往會對患者整體健康造成影響與危害。本文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及其護理方法進行了介紹,希望有效推動患者護理工作綜合質量的持續提升。

一、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危害

作為臨床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是主要由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而引發,其可導致患者心肌組織血液供應功能受到影響,繼而不利于患者心肌組織功能的充分維系,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組織出現壞死問題,進而對患者心臟整體機能造成了嚴重影響和危害。在臨床過程中,該病被劃歸為急性冠脈綜合癥的范疇中,其可導致患者出現乏力、氣促、心悸、煩躁以及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問題,繼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維系。

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方法

(一)密切監測患者病情

為了幫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現病情的控制和改進,護士在護理工作開展期間應對患者病情進行密切監測和記錄,從而充分了解患者整體健康情況。實踐表明,這一點對于護理工作針對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與此同時,相關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護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并根據患者康復效果進行積極的引導,這一點有利于推動患者康復水平的提升和優化。

(二)指導患者科學用藥

在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過程中,科學用藥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改進,其對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面對這一問題,護士應及時做好對于相關問題的系統分析,同時在發藥的過程中對于不同藥物的用法用藥物及服用期間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及應對方法進行系統講解,這一點可以幫助患者進一步認識到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意義,對于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

(三)開展患者情緒安撫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情緒過激會導致其心血管負擔的進一步加重,這一點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基于此,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護士應積極做好對于患者病情的充分評估并與患者進行相應的溝通和交流,以便在交流的過程中積極開展患者負性情緒的安撫。從護理服務的角度分析,相關工作的推進可以進一步促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狀態的調整與改善,對于患者心血管負擔的緩解和心臟功能的優化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很有幫助。

(四)規范患者日常飲食

在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過程中,護士應對患者飲食問題進行一些觀測和管理,這一點有利于幫助患者通過飲食補充身體所需營養,對于患者健康的改善具有重要價值。在具體工作開展期間,應引導患者踐行清淡膳食原則,以易消化、低脂肪飲食作為首選,同時強調植物性飲食,增加新鮮水果、蔬菜、谷物、豆類、堅果的攝入量。與此同時,應注意做好對于豆類、海產品、肉類的合理搭配,以便促進患者營養供應需求的滿足。

(五)引導患者規律作息

在患者急性12小時內,護士應鼓勵患者絕對臥床靜養,在此期間,應盡可能不打擾患者,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而舒適的休養氛圍。在康復護理工作開展期間,護士應鼓勵患者有效對自身作息加以規范,避免其熬夜追劇或玩手機。與此同時,應避免患者在臨睡前飲用咖啡或濃茶等提神飲品,以免對其夜間睡眠質量造成影響,繼而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對于心臟功能造成的影響較大,在護理工作開展期間,護士應積極做好對于患者病情的分析和探索,從而有效促進護理工作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以便幫助患者實現對于病情的科學控制。相信隨著護理工作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廣大醫護工作者一定可以幫助患者早日擺脫急性心肌梗死帶來的困擾,從而以一個健康的體魄擁抱美好生活。(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民醫院 周星星)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