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過程中,作為急診常見問題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其會導致患者心肌組織血運功能受到影響與阻礙,若不能及時進行合理干預,則其會對患者心臟功能造成危害。在本文中,筆者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急診護理的相關方法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希望有效促進后續護理工作的持續化改進。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
在臨床過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狹窄或堵塞而誘發的一種急性心血管問題,該病可導致患者心肌組織血氧供應受到影響,繼其對患者心臟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危害,嚴重者甚至可直接威脅或者生命安全。在臨床過程中,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心前區疼痛、呼吸受限、全身出汗、意識模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問題,繼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
二、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急診護理的措施
(一)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護士應積極做好對患者臨床期間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的關注和記錄,以便及時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急救護理方法,確保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實踐表明,相關貨幣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其進一步實現對于病情的充分控制,對于患者健康的改善具有積極的輔助意義。
(二)遵循醫囑應用藥物
在急診護理工作開展期間,為了進一步幫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控制病情,護士應在護理期間鼓勵患者根據醫囑進行藥物的科學應用。在此期間,護士應做好對藥品進行核對,同時嚴格做好使用劑量的控制,這一點有利于促進患者搶救工作的順利推進。與此同時,護士要注意做好對基礎操作手法的練習,確保自己在開放靜脈通路和給藥時可以做到一次成功。
(三)做好患者體位指導
在護理工作開展期間,護士應對患者進行體位的指導,從而幫助患者選擇一個較為舒適的體位休息。通常情況下,建議引導患者取半臥位或平臥體位,這一點可以幫助患者實現對于心臟負荷的合理減輕,對于患者健康的維系具有重要的輔助意義。從護理工作的視角來看,科學的體位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實現對于病情發展進程的延緩,其有利于幫助患者實現對于身心健康的優化與改善,對于患者預后身心健康的恢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輔助患者進行吸氧
由于受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患者呼吸功能可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和受限問題,基于此,其體內氧氣供給量可出現相應的降低,這一點對于患者的健康埋下了一定影響與危害。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護士應在急診護理期間協助患者進行吸氧,從而幫助其補充體內氧氣含量,這一點有利于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優化,對于患者身體各個系統的正常運轉具有良好的輔助意義。
(五)落實患者情緒安撫
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為了幫助患者實現對于搶救的充分配合,護士應做好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對患者情緒加以安撫,這一點對于患者負性狀態的消除與改善具有良好的輔助意義。在具體做法方面,護士應關注患者的心理動向并及時利用鼓勵性語言對患者進行情緒平復,這一點有利于促進患者身心緊張狀態的消除。
(六)科學開展心肺復蘇
對于病情較為危重的患者,護士應在急診護理期間及時協助其進行心肺復蘇,以便促進患者心肺功能的優化與改善。在此期間,護士應注意做好平均力度的控制,避免力度過大對胸部造成損傷。大量臨床資料指出,相關工作的合理推進可以幫助患者實現對于心臟功能的恢復,其對于患者健康的改善具有積極的輔助意義。
從全局的角度分析,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搶救期間,急診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其對于患者搶救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搶救成功率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輔助意義,為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于此,護士應及時做好對護理工作方法的分析和梳理,從而確保急診護理工作的持續優化。(石家莊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 莫世嬌)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