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氣溫波動較大,步入流感高發季。孩子生病怎么應對?又該如何預防孩子生病?
11月8日下午,大河網邀請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兒科醫學院黨委書記、兒科區域診療中心主任、重點學科帶頭人任獻青教授做客大河網,為大家帶來一堂實用的健康科普課——《愛感冒、常食積、易過敏——兒童秋冬季節如何預防疾病》。
最想達到的目標是讓孩子少生病
“作為醫生,最想達到的目標是讓孩子少生病。第二個目標就是孩子生病以后少喂藥、少打針。”任獻青在講座中說。
近期,全國各大醫院的兒科出現爆滿的情況。任獻青說自己所在的科室,門診量最多時一天有3000多,基本上一個大夫一個門診開幾十號,有時候甚至上百號。“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他說。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任獻青不僅重視對疾病的治療,也關注對疾病的預防,也就是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因此,“防病”也是本次講座的核心主題。
講座一開始,任獻青首先介紹了兒童體質的特征。他說,中醫上有“稚陰稚陽”的說法。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和成人相比,很多身體功能是脆弱、不足、不完善的。
具體有哪些不足呢?他表示,主要是“三有余四不足”,也就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腎常虛。“小孩臟腑嬌嫩,尤其是肺和脾容易得病。”任獻青說。
“肺常不足,說明小孩肺的功能不夠強大,容易得肺系疾病。”他介紹說,感冒、嗓子發炎、咳嗽、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都屬于肺系疾病。所以所有兒科臨床上第一位的疾病,往往是肺系疾病。其次是與脾胃消化功能密切相關的脾系疾病。
與此同時,兒童的疾病譜也與成年人有很大差別,因而兒童用藥方面也應注意。
不過,兒童也有另一方面,那就是生機蓬勃。任獻青表示,雖然兒童容易得病,但是因為他們像早晨的太陽、春天的小草,生命力最頑強,“得了病以后,康復的速度有時候超過想象”。
遵循疾病的過程來治療和用藥
咽炎、扁桃體炎、鼻炎、感冒、輕微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任獻青介紹,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細菌、支原體等。
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可以到醫院做血常規檢測、C-反應蛋白檢測來排查病因。血象越高,C-反應蛋白越高,那么首先考慮是細菌感染,抗炎治療即可。“如果孩子血象不高,白細胞不高,C-反應蛋白也不高,說明根本沒有細菌感染,吃抗生素其實是沒用的。”他說。
任獻青說,過去,由于多種觸發因素,抗生素存在濫用的情況。
“抗生素耐藥是個嚴重的后果。”任獻青表示,他把一些住院患兒的支原體取出,做了耐藥測試,發現80%以上都存在耐藥的情形。
隨著家長知識儲備和關注度的提升,當前抗生素濫用有所減少。但他還是提醒家長,孩子生病,應先給孩子做健康評估,如果病情不是特別重,不要太著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我們要遵循疾病的過程來治療和用藥。”他說。
那么,如何區分兒童感冒后病情輕重?任獻青介紹,首先,一般而言,發燒度數可以作為判斷病情輕重的一個指標,但不是絕對的。有時候,簡單的小兒感冒,喝點熱水,過幾天就好了,在此期間,也可能燒到38℃、39℃。不過他提醒家長注意,如果孩子燒到40℃以上,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其次,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
再次,觀察咳嗽。每一種疾病的咳嗽都有著不同特點。他表示,通過觀察咳嗽,能夠大致判斷出患兒是咽炎問題,感冒問題,哮喘問題,還是支氣管問題,甚至是大葉性肺炎。
最后,還要觀察孩子退燒后,退燒藥支撐的時長。如果一種藥原本能支撐6~8小時,吃完后僅4~6小時后又發燒了,說明病情并不穩定。反之,如果吃了同樣的藥,能支撐10小時,說明孩子已經在好轉,病情得到了控制。
“根據這些特點,家長可以初步判斷孩子的身體情況。如果拿不準的話,一定要去找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判斷。”任獻青提醒家長朋友。
這份增強體質的處方請查收
因為擔心交叉感染的隱患,遇到小的感冒時,人們往往不想去醫院,想自己處理。任獻青在講座中介紹了區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方法。
“打噴嚏流清水鼻涕,一般是風寒證。如果鼻涕是稠的,或者黃鼻涕,那么這時候就變風熱證了。”他說。
風寒也好、風熱也罷,都和人的體質有關。任獻青介紹,中醫有“三因置宜”的說法,也就是“因事、因地、因人”而有差異。人的體質不一樣,癥狀往往也不一樣。
對于兒童來說,一般是風寒少、風熱多。買藥時會發現,幾乎所有感冒藥都是治療風熱的,而風寒藥很少。對此,他表示,遇到風寒感冒,可以用兩截蔥白、兩片姜、一把芫荽,熬湯喝。
中醫中常說“沒有內傷、不生外感”。一段時間里,吃飯好、睡覺好,身體就會好,不容易生病;吃得上火了,睡眠不夠了,免疫力下降了,就容易生病。
對此,他給出了建議——“欲得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也就是吃飯要欠一點,穿衣服要少一點。
吃飯,七八分飽即可。那么,穿多少算多、穿多少算少?任獻青說:“蓋被子,同樣環境中,兒童比大人略薄。出門了,兒童比大人衣服略厚。千萬不要怕孩子凍著一件套一件地穿。”
那么如何判斷孩子穿衣是否合適呢?他說,摸小孩的手,只要手不涼,衣服就不算薄。如果穿得薄了,他手才會涼。
此外,圍繞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任獻青還給出了飲食、運動和按摩等處方。
在他看來,飲食處方的核心就是“葷素搭配”。要做到“頓頓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而且,水果不能替代蔬菜。“要想小孩身體健康,從嬰幼兒添加輔食的時候,就需要考慮飲食均衡的問題。”他說。
“孩子室外活動時間越長,生病越少。”任獻青說,第二個處方是運動處方,現在很多人天天坐電腦前,從來不動,容易出問題。“每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時間,跳一跳、蹦一蹦,或者只需伸伸懶腰,揉揉脖子,讓氣血流通即可。”他說。
第三個是按摩處方。任獻青表示,家里有孩子的話,可以在網上找一些推拿、捏脊的視頻來學。另外,他還介紹了補充維生素、勤曬太陽等方法。
來源: 大河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