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生命時報主辦的2023年「健康人·中國夢」分論壇“腸道微生態健康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舉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北京醫學會腸內外營養專業委員會常委王化虹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論壇。王化虹教授從臨床醫學角度,對腸道疾病以及腸道菌群微生態健康進行了深度解讀。
病從口入,腸道好身體才會好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過去人們提到水土不服,認為是和環境、飲食相關,實際上本質就是外界因素打破了體內微生態平衡,從而引發了各種各樣的腸胃不適癥狀。
腸道微生物數量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以上。當人類的腸道微生態受飲食、環境等影響而發生變化時,就可能引起菌群失衡,進而引發各種各樣的腸胃道不適癥狀。王化虹教授表示,“腹瀉和便秘,是腸道菌群失衡最容易出現的兩個臨床癥狀。此外,消化不良、腹脹及腹部不適、口臭等癥狀出現也與腸道微生態失衡密切相關。
針對近來備受熱議的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性爭議,王化虹教授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人們體內有有益菌、有害菌和中間菌,幽門螺旋桿菌就是一種中間菌。腸道微生態穩定,幽門螺桿菌的毒力會有所下降,反之毒力則會增強。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穩定,對有害菌控制有重要作用。”
專家支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產品?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將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三者進行有機組合的全新復合型產品——“三生元”,比如首款通過澳洲TGA(澳洲藥物管理局)認證的三生元產品“TheroNomic頌科三生元膠囊”。相較于傳統益生菌產品單一的補充定式,“三生元”從供養+補給+防護三個維度改善腸道微生態,有助于支持營養吸收,保持腸道健康,強健免疫系統。
益生菌產品層出不窮,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呢?王教授給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注意菌株。最好含有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這兩大益生菌家族在腸道微生態中發揮了80%以上的正面作用,頌科三生元含15種復合益生菌菌株,其中14種屬于乳酸桿菌或雙歧桿菌。
第二,優質益生元。 作為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但它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從而促進人體健康。個別纖維結構復雜度更高的益生元,比如Livaux? 新西蘭黃金奇異果粉益生元,還可增加糞便體積,有助于加快廢物代謝排出,榮獲全球健康行業“年度益生元”大獎。
第三,注意劑量。臨床上看,菌株含量在10的十次方以上,才有作用。頌科三生元在100億活性益生菌菌株基礎上,還添加了200億、5種熱滅活完整細胞后生元。
王化虹教授認為:“突破某種益生菌制劑功效單一的限制,后生元及三生元的出現創新性地給出了更優解。”
來源: 醫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