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大米”的危害
鎘是土壤中的一種重金屬,鎘在土壤呈酸性時活躍,易被作物吸收,土壤呈堿性時鎘不易被作物吸收。
鎘會被水稻根系吸收轉移到籽實中,形成令人生畏的“鎘大米。”
人長期食用“鎘大米”,會導致人體骨骼中的鈣大量流失,出現骨質疏松、骨骼萎縮、關節疼痛等癥狀。
低鎘稻種橫空出世
水稻鎘超標是世界性難題。破解這一難題通常有兩條途徑:一是將鎘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向水稻籽粒轉移;二是選育鎘低積累水稻品種,使水稻不吸收或者少吸收鎘。
2014年,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柏連陽教授任首席科學家,組織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隆平高科等單位開展低鎘水稻品種選育科技攻關。
2020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趙炳然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利用M1TDS技術,成功獲得了靶標基因OsNRAMP5的鎘低積累突變株,再加上利用隆平高科的優良“底盤品種”——臻兩優8612,快速地培育出了鎘低積累水稻品種臻兩優8612 (蓮兩優1號)。
低鎘稻種怎么種
臻兩優8612(蓮兩優1號)屬于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其適宜種植區域廣,具有鎘低積累、豐產穩定性好、抗稻瘟病、整精米率高、米質食味好等特征特性。
其降鎘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時適量播種、浸種催芽、早栽密植、合理施肥、科學管水、病蟲綜合防治和適時收割七項要點。
隆平高科還為臻兩優8612降鎘高產栽培種植制定了詳細的種植流程及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管理細則。
2022年,臻兩優8612參加鎘低積累水稻新品種多點試驗,種植土壤中全鎘含量為0.5~2.5毫克每公斤時,該品種稻米平均鎘含量為0.05毫克每公斤,遠遠低于國家食品安全標準0.2毫克每公斤的標準量。
低鎘稻種走進公眾視野
當品種與技術成熟后,如何讓其走進公眾視野,讓農民愿種,讓大眾認同,成了當務之急。
2023年,湖南省各地出臺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在相關市縣區較大規模推廣臻兩優8612,為2024年在全省推廣鎘低積累水稻新品種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根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聯合印發的《2023年水稻品種臻兩優8612推廣方案》,湖南科技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與隆平高科亞華種業制定了《鎘低積累品種——低鎘臻兩優8612在湖南的普及推廣方案》,通過科普微視頻、新聞報道、栽培種植技術直播等方式,將臻兩優8612相關信息全面、立體、及時、準確的傳達給公眾,促進糧食生產穩面積、提品質、增效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來源: 科普湖南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