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重要器官。要想保護腎的健康,就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既養胃又養腎。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正確的飲食習慣。
01鹽的攝入要適量
鹽是維持機體體液平衡及神經肌肉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質,攝入過多的鹽會導致血壓升高,使心血管病變風險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成人每天攝入食鹽量不超過5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宜更低。日常生活中不僅要在烹飪時控制食鹽的量,還應限制其他高鹽食物的攝入量,如以下這些食物。
(1)醬汁、肉汁、醬油、豆瓣醬和商業肉汁等;
(2)加工肉如咸肉、熏肉、香腸、火腿等;
(3)湯料類如干湯料、罐頭、湯料、湯料粉等;
(4)醬制食品如醬菜、泡菜等。
02蛋白質的攝入要合理
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推薦每餐攝入50~100克瘦肉、家禽肉或者魚肉,也可以是半杯煮熟的豆子。體力活動者、孕婦或乳母等可適當增加。攝入過量的蛋白質會經體內一系列反應轉化成尿素,最終由腎排出體外,尿素形成過多會加重腎的負擔。
如果進食蛋白質過多又不愛運動,就會導致機體攝入能量過多,最終導致超重和肥胖。已有研究證實,肥胖是腎臟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高蛋白飲食還會擾亂體內脂質代謝,增加機體氧化應激,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等,促發或加重腎臟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質并不僅限于雞蛋、牛奶中,各種肉類、海鮮以及豆類都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在使用這些食物的使用,不要為了滿足食欲,卻加速了腎損傷。
03****控制糖的攝入
糖是機體重要的能源物質,在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及促進生長發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不能提供其他食物所含的所有營養成分。如果糖的攝入量超過人體的需要,就會轉化成脂肪,嚴重者可出現血管內皮損傷、脂肪代謝紊亂、肥胖等代謝綜合征的相關癥狀,從而使患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嚴格限制糖的攝入量。
04避免高脂飲食
長期高脂飲食將導致機體代謝紊亂、超重或肥胖,代謝綜合征的相關病變也會隨之而來。研究發現,隨著血脂的升高,腎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同時腎中超氧離子也增加,二者發生反應后會產生對腎細胞有毒性的過氧化亞硝酸鹽,從而造成細胞凋亡,導致腎小球硬化和腎間質纖維化。日常生活中,薄脆餅干、焙烤食品、面包、炸薯條、炸魚、洋蔥圈、人造黃油等需要注意食用。
05警惕高嘌呤食物
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于體內,在能量供應、代謝調節及組成輔酶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的代謝產物為尿酸。正常情況下,體內產生的尿酸2/3由腎排出,1/3從腸道排出。嘌呤攝入過多或其他原因導致尿酸合成過多或排泄障礙,均會導致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便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中,引起組織的異物性炎癥反應,形成痛風性關節炎、痛風腎病、泌尿系統結石等。
所以,高尿酸血癥人群、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家族史人群等更應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量。
此外,合理攝入水分、謹慎用藥等都是保護腎臟的有效方法。總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腎臟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