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腎臟病患者能否成功妊娠,與孕前準備是否充分關系非常密切。腎臟病多數為緩慢進展的慢性疾病,如何選擇合適的妊娠時機是該次妊娠是否成功、妊娠是否會加重準媽媽腎臟病的重要因素。計劃妊娠前,一定要告訴醫生,與腎臟病專科醫生充分溝通,并做好充足的準備。孕前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選擇合適的妊娠時機

1.微小病變型腎病患者多數對激素敏感,足量激素治療短期內可使病情緩解。此病具有容易復發的特點,不過,即使在妊娠過程中復發,激素依然有效。如膜性腎病,起病緩慢,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起效慢,常需經過數月的治療方可緩解。這類患者如果打算懷孕,不要急于停藥或減藥,在腎病綜合征完全緩解且治療鞏固后再懷孕較為適宜。

2.自身免疫性腎病(IgA腎病)是緩慢進展的疾病,妊娠期容易發生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表現為血尿伴或不伴輕度蛋白尿、血壓和腎功能正常者,如有要寶寶的打算,建議盡早懷孕。如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克,宜先治療腎臟病,當24小時尿蛋白穩定低于0.5克后再考慮懷孕。

3.狼瘡性腎炎患者可以懷孕,但應該慎重,要在病情完全緩解后半年,經醫生同意才能懷孕。在整個妊娠期,應有腎臟病專科醫生嚴密監護并給予適當治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懷孕易使腎功能減退。如果懷孕前或懷孕早期已存在腎功能不全,則妊娠后期極可能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幾乎不可能正常妊娠和分娩。因此,孕前已存在明顯腎功能異常者不宜妊娠。即使腎功能輕度異常,妊娠的風險也將明顯加大,能否妊娠應視具體情況慎重決定。

孕前充分評估病情及全身情況孕前應充分評估腎臟病患者的病情是否適合妊娠。貿然懷孕,往往事與愿違,不僅無法達到要一個健康寶寶的目的,而且可能會給腎臟病母親及家庭帶來重度創傷。影響腎臟病患者能否妊娠的主要因素包括蛋白尿、血壓和腎功能狀態,其中后兩項為決定性因素。孕前應對腎進行充分的檢查,包括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否合并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等。對狼瘡性腎炎患者,除了評估腎臟病病變情況外,還應對全身狼瘡的活動情況進行系統估測(包括狼瘡的臨床表現、紅細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以及多種免疫指標等)。在妊娠前醫生應與患者充分溝通,說明妊娠期母體及寶寶可能面臨的危險,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孕前調整治療藥物用于治療腎臟病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甲潑尼龍、環磷酰胺、雷公藤多苷等,會讓女性患者的月經周期紊亂甚至停經,從而使懷孕變得困難。如果正在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等藥物,一定要提前3~6個月把想要寶寶的計劃告訴醫生,醫生會根據尿蛋白量、血壓的控制情況以及腎功能狀態,告訴女性患者可否要孩子。如果病情允許懷孕,醫生會對治療藥物做出調整,把可能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換成對胎兒沒有影響或影響盡可能小的藥物。

在等待懷孕的過程中,如果使用的藥物可能對生育能力有負面作用,則不能簡單地自行停藥,而需要權衡出現生育問題的可能性和這些藥物對疾病的作用。如果不顧腎臟病的嚴重性,自行停藥,則腎臟病嚴重后順利生育的可能性會更小。所以,計劃妊娠前一定要去咨詢腎臟病專科醫生,確保做出適合當時病情的正確選擇。

總之,腎臟病患者計劃懷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想懷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否允許。如果病情穩定,血壓和腎功能也正常,可以在咨詢腎臟病專科醫生之后做出決定。決定懷孕后,腎臟病醫生將調整治療藥物,停用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或改用對胎兒無影響或影響盡可能小的藥物。而且懷孕后應定期去醫院檢查,不僅需要產科醫生密切監測寶寶的發育情況,準媽媽也應該到腎內科監測尿蛋白、血壓及腎功能,觀察妊娠對腎的影響,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