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保健食品,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保健食品到底應該怎么歸類,是藥品還是食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人們對營養健康更加重視,保健食品的市場規模不斷壯大,保健食品的消費對象從以前的老年人為主,逐漸擴大到青壯年人群。保健食品的廣告及產品種類也愈發多元化,有一些產品會打著保健食品的幌子來欺騙消費者購買,如添加維生素C的壓片糖果。其實這類壓片糖果只是普通食品,與保健食品、藥品有本質的區別。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從定義我們可以了解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也不是普通食品。
第二,保健食品是有適宜人群的。健康的人不需要補充保健食品,亞健康及需要調節身體機能的人群應根據自身不同情況,選用具有相應功能的保健食品。
第三,保健食品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的作用,不能治療疾病,并且食用后不能立刻見效,要按照說明堅持食用才能見效。所以切記,保健食品不是藥品,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
選購保健食品應注意什么?
食品與藥品是兩種具有不同功能的物質,國家對食品與藥品采取不同的監管方式,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消費者飲食和用藥安全。消費者要科學、理性看待。
第一,看銷售場所資質。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特別要注意該銷售場所有沒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
第二,查看外包裝及說明書。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簽標識及產品相關信息,做好“四不”: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標簽上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的預包裝食品;不要購買標簽或說明書中提及可以預防疾病、有治療功能的產品;不要購買標簽上沒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
第三,分辨廣告和宣傳內容。科學、理性看待保健食品的廣告和宣傳,凡聲稱有速效、能預防疾病、有治療功能的食品不要購買。不要盲目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知識講座、專家報告等。
第四,在選購保健食品一定認準“藍帽子”的標志。
作者:河南科技大學李思佳
審核專家: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 王耀
來源: 人民網科普-食品安全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