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1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貴州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貴州大學舉辦。聊城大學郭安福老師等指導的“雙碳背景下村鎮分布式光伏推廣:困境、成因及對策—基于4省17市國家級光伏發電試點地區的實證研究”項目獲特等獎。
該項目聚焦雙碳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的關鍵地位,圍繞村民對光伏的認識度、村鎮光伏的安裝度、光伏安裝的受阻度、設備安裝的維護度等四個緯度開展調研。團隊先后走訪了4個省份中的17個國家級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地區,包括光伏產業園73處,光伏銷售公司134家,發改委等部門8處,獲得各種參數3536條。
分析調查數據,項目得出了光伏在村鎮推廣受阻的 “PPTIME”困境體系,主要包括6個方面:
(1)認知困境(Perception):推廣力度不均,村民認識參差不齊;
(2)性能困境(Performance):輸出波動較大,并網困難無法回避;
(3)信任困境(Trust):光伏騙局頻發,村民難以信任光伏;
(4)環境困境(Installing):優質屋頂偏少,遮光問題嚴重。
(5)運維困境(Maintenance):設備運維麻煩,村民規范操作困難;
(6)資金困境(Earning):前期投入較大,資金回本周期較長;
針對上述問題,該項目團隊提出了“一核雙軌”的破局模式,即圍繞光伏推廣這一核心問題,需政府、企業、用戶、市場、高校、環境等多個要素共同努力。在戰略軌道上,建設創新聯合體、探索運維新模式、推行企業攤成本;在戰術軌道上,實行多元化宣傳、完善新體系管理、探索多模式創新。
項目成果得到多位業內專家的認可,并且得到《中國青年報》的專題報道,項目成果也為優化光伏推廣的模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響應國家“雙碳”政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
來源: 光伏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