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方潔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董福慧 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研究所 主任醫師

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之樞,脾胃是人體很重要的臟腑。

調理好脾胃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大家都很關心怎樣才能調理好脾胃,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調理脾胃嗎?有沒有說哪個季節比較適合調理脾胃呢?

一、四季都要注意養脾胃嗎?

有一句話叫四季土旺不受邪,這個土指的就是脾,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五臟,土對應的是脾胃。

一年四季其實都需要養脾,在四季中有一個季節是和脾胃相對應的,就是長夏,長夏屬脾。長夏是什么時間?就是夏天和秋天相交接的時候,也就是七八月份,那時候雨水比較多,天氣相對來說比較潮熱,容易濕邪困脾。

老百姓叫苦夏,其實叫?夏,一到夏天渾身就沒勁兒,頭暈,不想吃東西,不想喝水,甚至惡心,這是濕氣困脾所導致的,這時要注意調脾,健脾祛濕。

冬季要防止脾寒,天氣寒冷,要保護好脾,有些中老年人一到秋涼的秋季,一吹冷風胃就疼,這是脾虛的表現。

一年四季都要養脾胃,四季調理脾胃的方法一樣嗎?

二、四季調理脾胃要注意什么?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春天是升發的季節,樹開始發芽了,開枝散葉,人體氣機也要順應自然界,藥物調理的話,要吃疏肝藥,防止肝郁,實際上間接地保護了脾胃。

夏天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夏天是主火的,屬心,苦是降心火的,可以吃些苦瓜。夏天大家特別愛吃寒涼的東西,吃太多寒涼的東西會傷脾陽,夏天要注意保護脾陽。

有人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夏天為什么還要吃姜?姜是溫的,夏天陽氣需要向外發散,冬天陽氣要向里收斂,夏天吃一點點姜,不能吃太多,幫助陽氣向外發散,那么冬天陽氣才能很好地收斂,對溫脾、散脾濕,都是非常好的。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夏天過去了,到了秋天,氣機開始收斂,這個時候人體氣機不能太張揚。脾主四肢肌肉,秋天的時候不要做太劇烈的活動,打太極拳、散步、慢跑都是可以的,主張做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飲食要清淡些,吃應季的水果蔬菜,順應這個季節,吃稍微有一點甘涼的食物,比如蘿卜,不能吃太熱的東西。

到了冬天,要養陽,要把陽氣儲藏起來,不能吃寒涼的食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反季節的食物,是最不可取的。

三、脾胃虛弱飲食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均衡飲食,蛋白質、脂肪、糖、蔬菜、水果都要適量吃。

脾胃代謝食物需要消化酶,酶在適宜的溫度下才有活性,所以要保持脾胃處于溫熱的狀態,不能吃太涼的食物。

辛辣的食物,包括酒,對胃黏膜會造成損傷,會損害脾胃,造成濕熱,不能吃太多。喝點小酒能促進血液循環,喝大酒就會毀胃、會傷肝。

另外,脾胃的功能是有節律的,一年之內有節律,一天之內也有節律,所以要按時吃飯,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今天不吃飯,明天多吃點,是不可以的。

中醫有什么可以調理脾胃的藥膳方子嗎?

四、中醫有補養脾胃的藥膳方子嗎?

補養脾胃有很多藥食同源的食材,比如山藥、蓮子、茯苓等,可以用這些熬粥喝。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茯苓可以做成茯苓粉,茯苓也可以煮后取汁,然后用茯苓汁煮山藥蓮子粥,可以用大米,也可以用小米,小米溫性要比大米相對好一點,脾胃虛寒的人可以用小米熬粥。

在控制飲食,飲食均衡的情況下,用一點藥膳是有好處的。平時飲食不均衡,用了藥膳以后,一邊健脾,一邊吃得很飽,消化不了,也是不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按摩哪些穴位能幫助調理脾胃?

五、日常按摩哪些穴位有助于調理脾胃?

有很多穴位,有些穴位自己按摩可能不是那么方便,自己按摩方便的,也是最經典的健脾穴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蓋下三寸,靠近腓骨一側凹陷的地方。

三陰交穴也可以,內踝上有個凹陷的地方,就是三陰交穴。三陰交穴雖然不是直接健脾的穴位,但是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交匯的地方, 間接地也可以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

脾氣虛寒還可以揉腎經的穴位,比如足心有個穴位,叫涌泉穴,可以灸一下涌泉穴,有利于腎火溫煦脾陽。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這三個穴位,自己在家都可以按摩,是比較方便的。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