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腎臟疾病最常見的表現。雖然多數情況下,患者出現蛋白尿時不伴有任何癥狀,但仍然有很多人因為查出蛋白尿而感到驚慌、擔憂。因此,了解出現蛋白尿后該怎么辦,反而更重要。

有蛋白尿以后,先要對蛋白尿進行定性、定量的診斷,并進行一些相關的輔助檢查,明確蛋白尿發生的原因,然后根據原因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處理。

蛋白尿的分類

按原因分類,蛋白尿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也稱為功能性蛋白尿,是指出現于健康人的暫時性的蛋白尿,是劇烈運動、發熱、緊張等應激狀態時所導致的一過性蛋白尿,多見于青少年,定性試驗尿蛋白多不超過(+)。正常孕婦尿液中蛋白可輕度增加,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當去除誘因后,生理性蛋白尿會自行消失,所以又稱作可逆性的蛋白尿或者一過性的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往往見于各種腎臟或者其他系統疾病對腎臟的影響,從而產生的蛋白尿,常見的有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組織性蛋白尿,這一類蛋白尿的處理原則需根據具體的病因進行處理,患者可以到腎內科或者相應的內科進行就診,必要時要行腎穿刺活檢。

具體治療手段

1.生理性蛋白尿無須治療,去除誘因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逐漸緩解。而病理性蛋白尿因病因、程度等不同,可采取相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法。

2.飲食治療:為防止過多的蛋白從尿中漏出,導致腎小管空泡變性,故應攝入容易吸收和容易被利用的動物蛋白(優質蛋白)。

3.原發病治療:對各種繼發性蛋白尿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糖、感染、高血壓,抗過敏治療等。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治療。

5.激素治療:糖皮質激素降尿蛋白的作用可能與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機制密切相關。患者服用糖皮質激素起效的時間,需要考慮個體差異性、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性、病理類型等。

6.細胞毒性藥物治療:常與激素同時應用,可以減少激素療程和用量,減少激素不良反應的發生。它能影響生物合成的不同環節,妨礙細胞分裂增殖,抑制免疫反應,從而降低蛋白尿,主要用于治療腎病綜合征及狼瘡性腎炎等病。

7.中藥治療:雷公藤能改變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狀態,并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從而阻止蛋白濾出。

8.其他治療:抗凝、降脂治療對控制蛋白尿有一定的療效。

除了上述介紹外,患者還應該注意,如果查出的是生理性蛋白尿,一定要堅持隨訪尿常規、尿蛋白定量等指標;如果查出是病理性蛋白尿,要在專業腎病科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