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虹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劉京山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主任醫師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少得病、不得病成為大眾追求的目標。而幽門螺桿菌在我國的感染率比較高,大概接近50%。
幽門螺桿菌不僅會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而且中國人群的胃癌大概80%以上都跟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所以,抓住胃癌的幕后黑手,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一、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一般分為侵入性檢測和非侵入性檢測。
通過胃鏡的方法來檢測幽門螺桿菌,叫侵入性檢測。因為幽門螺桿菌是定植在胃黏膜細胞表面的一種細菌,通過內鏡可以直觀地觀察胃黏膜的表現,比如胃黏膜的炎癥表現,胃黏膜黃斑或者萎縮、腸化的表現等,來判斷是否有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
另外也可以通過胃鏡取胃黏膜組織,做化驗檢查,比如尿素酶試驗,如果試劑變顏色,就提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者取胃黏膜組織后,通過病理染色的方法、PCR(聚合酶鏈式反應)、免疫組化、基因檢測,或者體外細菌培養等進行檢測。這些檢查都需要通過內鏡獲得胃黏膜組織,所以叫侵入性檢測。
實際臨床上用得更多的是非侵入性檢測,或者叫無創檢測方法。確診幽門螺桿菌的現癥感染,用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呼氣試驗。還有血清抗體檢測,可以幫助判斷有沒有既往感染,或者是篩查是否有現癥感染。還可以通過糞便檢測,檢測糞便抗原,判斷有沒有活動感染,這種方法在歐美國家用得比較多。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正在研發,通過糞便能不能查幽門螺桿菌的DNA、耐藥基因等,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在臨床試用了。
二、檢測幽門螺桿菌應該如何選擇檢測方法?
原則上應該先選擇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案,首選呼氣試驗。
呼氣試驗是現在臨床檢測幽門螺桿菌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算是非侵入性檢測方法的金標準,準確性大概能夠達到95%,不管是用來判斷是不是現癥感染,還是治療后判斷細菌是否根除成功,都可以通過呼氣試驗來進行檢測。
對于一些特殊的疾病,懷疑呼氣試驗結果可能是假陰性時,就要多種方法綜合診斷,來尋找影響因素。比如是不是吃了某些藥物,或者是其他因素。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導致呼氣試驗出現假陽性,比如病人有胃腸道菌群失調,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等。這時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去驗證一下到底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比如查血清抗體,判斷是不是假陽性,要不要用抗生素治療。
一般在非侵入性檢測不夠用的情況下,再選擇內鏡檢查。內鏡檢查既可以觀察胃黏膜的表現,也可以同時做一些相關檢測,如組織學檢測、細菌培養等。
三、呼氣試驗是怎么檢測幽門螺桿菌的?
呼氣試驗的檢測原理是檢測細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尿素酶。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需要讓患者服用標記了不同同位素的尿素膠囊,標記碳13的同位素就是碳13呼氣試驗,標記碳14的同位素就是碳14呼氣試驗。
幽門螺桿菌產生的尿素酶會分解尿素,如果胃里有足夠的幽門螺桿菌產生尿素酶,就會分解口服的尿素,一個產物是氨,另外一個產物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進入血液,通過呼氣的方式呼出來。這時收集呼出來的氣體,檢測同位素的含量,就可以判斷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比如做的是碳13呼氣試驗,就檢測碳13的含量,做的碳14呼氣試驗,就檢測碳14的含量。
對于任何人,只要沒有吞咽問題,能夠配合口服膠囊,能夠正確呼氣,就都可以做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
四、碳13和碳14呼氣試驗有什么區別?
主要是放射性的區別。碳13同位素是沒有放射性的;碳14同位素有少量放射性,但也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同位素,所以放射性也是非常小的。
現在很多體檢中心和基層醫院可能都是做碳14呼氣試驗,因為碳14呼氣試驗費用要低于碳13呼氣試驗,需要的設備、儀器等成本也顯著低于碳13呼氣試驗,非常適合在基層醫院和體檢中心推廣。
另外就是,很多人會擔心碳14的輻射問題,其實不用過于擔心,因為接收到的輻射量是非常低的。做一次碳14呼氣試驗所接受的輻射量,相當于坐1-2個小時飛機所接受到的自然輻射量。所以做碳14呼氣試驗,不管是被檢測者,還是檢測的醫生、技術人員,都是非常安全的。除了孕婦不建議做碳14呼氣試驗外,其他人群沒有什么禁忌。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從準確性上來講,碳13和碳14呼氣試驗的準確性差不多,都在90%以上,碳13呼氣試驗的準確性可能稍微會更高一些。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