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一戶人家
外婆、媽媽和一3歲孩子
因食用野生蘑菇,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家中2只貓也被毒死
據人民網報道,從中毒癥狀推測,3人很可能食用了當地盛產致死率達到70%的亞稀褶紅菇。
5-9月是野生菌生長成熟的季節,雖然在我省沒有傳統進食野生菌的習慣,但是每年都會發生幾起因自行采摘加工進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亞稀褶紅菇為什么這么毒?
亞稀褶紅菇如何分辨?
食用菌子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亞稀褶紅菇
亞稀褶紅菇主要生長于馬尾松與栲樹等山毛櫸科植物的混交林中。成熟后中部呈下凹呈漏斗狀,菌蓋表面呈灰白色、淺灰色至煤灰黑色,常向上反卷,邊緣無條棱。菌肉呈白色,受傷后易變紅色而不再變黑色。
菌褶白色,受傷后變紅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長,脆而易碎,直生(菌褶與菌柄相連)。菌柄粗短,圓柱形,污白色、淺灰白色至灰黑色。成熟過老后整個菌體都會變成煤黑色。
亞希褶紅菇主要含有環丙-2-烯羧酸,劇毒且毒素穩定,加熱、晾干均不能降低毒性,一朵蘑菇即可致命,主要造成橫紋肌溶解。
亞稀褶紅菇是非常危險的蘑菇,誤食后發病快,在1小時內出現癥狀。
開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現象,24小時后,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最后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中毒后應立即就醫,救治及時可避免死亡,但腎損害嚴重不可修復的話,就只能換腎或靠血液透析度日了。對于亞稀褶紅菇,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只能對癥處理。
難以分辨
亞稀褶紅菇,又稱火炭菌。說到火炭菌有些小伙伴疑惑了:火炭菌不是經常吃嗎?怎么會中毒致死呢?
我們平常食用的火炭菌是紅菇屬的密褶紅菇和稀褶紅菇,是可以吃的,亞稀褶紅菇與這兩種可食用菇長相極為相似,它們同屬同種,經常生長在一起,只不過亞稀褶紅菇是劇毒蘑菇,不能吃。
上圖按從左到右分別為密褶紅菇、亞稀褶紅菇和希褶紅菇,三者的區別僅是菌褶的疏密程度,然而疏密是相對的,很難從外觀形態上將它們區分開來,要專業人員借助顯微鏡或者毒素檢測的方法才能最后確定。
因此,預防亞稀褶紅菇中毒的最佳辦法是最好不要采食這類菌子!
若不慎誤食亞稀褶紅菇,中毒者神志清楚時盡快催吐,可使用手指或器具扣咽部催吐,減少毒素吸收,但孕婦慎用。同時盡快將中毒者送往醫院救治,如有剩余蘑菇樣品應攜帶,以便醫生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后。
注意事項
野生菌雖然美味卻也暗藏殺機,目前并沒有可供準確區分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的簡單辦法,民間識別毒菌的方法往往不可靠、不可信。有的方法常常只適用于個別物種,沒有普遍適應性。
因此食用菌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事項:
1、牢記兩個金標準
? “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的野生菌”一定不要吃;
? 自己不認識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2、到正規市場購買
不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蘑菇。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
3、最好不要吃雜菌
雜菌不易識別,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4、“民間方法”不靠譜
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民間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以色彩、有無汁或斷面是否變色、是否生蛆或生蟲來判斷菌子是否有毒的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5、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
云南人最愛吃的見手青等牛肝菌未煮熟炒透會中毒,不僅會產生可能出現“小人國”這種貌似神奇的幻覺,也可能造成極端不適的幻視幻聽。
6、吃菌子最好不飲酒
酒精可促進毒素吸收,也可能與菌子中的某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毒素。有的蘑菇中含有有毒物質會抑制乙醇或乙醛的代謝而危害人體。
7、吃菌子中毒必須立即就醫
凡是在吃過菌子后,有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都應立即就醫。同餐進食者不論癥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來源: 云南疾控、 中國疾控動態